第四篇 舌尖上的大宋,且吃且珍惜

第1章 有钱就是任性,饭局就是身份|社会阶层饮食

一、宫廷大食堂烹的都是银子

咱们带您在宋朝兜兜转转挺忙乎的,一口气没歇,您不免有怨言:咱们就不能吃点喝点,歇口气充充电,满血了再闯下一关吗?

说到吃吃喝喝,您来宋朝还真是赶着了。宋朝在历史上就是美食的天堂。您要是用力过猛,不小心穿越到宋朝之前,甭说美食,就是不饿肚子都成问题。因为只有到了宋朝,一日三餐才普遍起来。

宋朝之前,平民百姓大多吃不起三餐,实行的是二餐制,上午下午各一餐。也只有宫廷和显贵之家才有能力置办三餐或者四餐。到了宋朝,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而且史无前例地取消了宵禁,夜生活丰富多彩,一日三餐才为普通人家所享受得起。

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吃出水平、吃出文化。宋朝人对于饮食非常讲究。富贵人家,“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为了尝到新鲜,吃得惊艳,在花钱方面在所不惜。

宋朝的城市中产阶层,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因为宋朝城市中的美食店太多了,“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您要是展开《清明上河图》,仔细数数图中描绘的一百余栋楼宇房屋,您会发现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四五十家,基本上就接近一半了。所以,即便是城市下层人士,也能从饮食店找到物美价廉的食品。

宋朝的饮食文化,不光咱们国人可以从历史上了解到,还名扬海外。美国汉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说,“中国伟大的烹调法也产生于宋朝。唐朝食物很简朴,但到宋朝晚期,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烹调法已被充分确证。地方乡绅的兴起推动了食物的考究:宫廷御宴奢华如故,但却不如商人和地方精英的饮食富有创意。”1998年,美国《生活杂志》曾评选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100件大事,宋朝的饭馆与小吃入选第56位。

这么一说,咱们似乎听到了您肚子咕咕叫和咽口水的声音了。看您在宋朝奔波得辛苦,也不吊您的胃口了。咱们先带您去饱餐一顿顶级的美食。咱们哪,先直奔皇宫。

说到皇宫里的吃吃喝喝,您首先想到的是御膳房。凭着您的想象也知道,这是天下第一厨房。

咱们还是先说个笑话,瞧瞧御膳房的分工有多细致吧。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了一件事:有位士大夫在京城买了一个小妾。这位小妾曾经是蔡京家里做包子的厨娘。有一天,这位士大夫嘴馋了,想试试看蔡太师家包子的不凡,于是吩咐小妾做包子。小妾说:“我不会做包子。”士大夫生气了:“你不是说你是太师府上做包子的厨娘吗?你是不是懒啊?”小妾很委屈:“我真不会做包子的。我只是太师府上做包子的人里面负责切葱丝的。”连官员家里的厨房分工都细致到如此地步,那皇宫里御膳房的队伍有多庞大,也可以想象吧。

光有御膳房哪儿够啊,它只是皇宫膳食机构的一部分而已。在宋朝,设有光禄寺负责宫廷膳食,它的二级机构有法酒库和酒坊,太官物料库、翰林司、牛羊司、乳酪院、油醋库、外物库等等。机构里的这帮人,成天忙碌着就是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原则伺候皇家成员的嘴巴。

您要是能看到皇宫里的菜谱,那就等于在读一本书了。用料精细、制作工艺复杂的菜点能有几百种。名菜名点令人眼花缭乱,看着看着您就口舌生津了。

咱们给您列一份皇帝赐给太子的“玉食”菜单。记得这只是太子一天里的一部分菜单而已:

酒醋三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瓒石首鱼、土步辣羹、海盐蛇鲊、煎三色鲊、煎卧鸟、焐湖鱼糊、炒田鸡、鸡人字焙腰子糊、燠鲇鱼、蝤蛑签、麂膊、浮助河蟹、江珧、青虾、辣羹、燕鱼干、瓒鲻鱼、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百宜羹、燥子、炸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脑子、清汁杂、熰胡鱼、肚儿辣羹、酒炊淮白鱼之类。

仅仅这一份菜单,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都有了。您会问,这一个人吃得完吗?一样一口,也就饱了。吃不完也得做出来,这不是皇宫吗?太子尚且如此,皇帝吃喝的排场就更不得了了。宋神宗在宫里宴饮,一顿动辄花费十数万文,令人咋舌。

宫廷伙食不仅舍得下本钱,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到不厌其烦。您注意到刚才菜单里的“蝤蛑签”这道菜吗?蝤蛑,就是梭子蟹;签,就是羹。在御膳房,用梭子蟹肉做羹,只取两螯的肉,剩余全都扔在地上作废,太奢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