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

第1章 唱一首《爱情买卖》,锣鼓喧天|皇室婚典

一、政治利益牵起的红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咱们古人对完美人生轨迹的高度概括和追求。您穿越到宋朝这样注重学问的时代,这种教导更会常常在您耳边响起。

所谓修身,就是培养自己的本事和德行。到目前为止,您跟着咱们的引导,一直在宋朝做着这件事儿。现在,咱们一起努力,帮您完成第二项人生任务——齐家。

齐家的说法很优雅,说得通俗点儿,就是您得娶媳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偶标准,婚姻观念可能千差万别。同时代的各个阶层,婚姻观念和择偶标准也不尽相同。咱们盼着您在宋朝早早结束单身汉的生活,顺利地娶上让您称心如意的媳妇。所以,您有必要了解一下那时的人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婚姻观念和什么样的择偶标准。

如果您的身份是皇室一员,那么,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男16岁,女14岁),不用您自己着急,皇亲国戚也不用给您打招呼,就开始商议您的婚姻问题了。在封建时代,无论您在哪个阶层,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

您的那些长辈,会给您挑谁家的女孩呢?这您也是没有发言权的。在宋朝,他们遵循的选择标准是“不问阀阅,注重门第”。

阀阅和门第,其实本质上是一回事儿,都是封建等级制的门第观念。那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宋朝之前,上层社会缔结婚姻,要看对方是不是门阀世家,查查您的族谱,瞧瞧您家上几辈人是不是门当户对的权贵。通俗点说,就是看您家里的过去。您家要是这辈子的新贵,对不起,不般配。这就是所谓重“阀阅”。

宋朝科举制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官僚,国家的重用和高薪高福利低风险,使得他们前途远大。宋朝的上层社会承认他们的地位,不问他们的过去,只问他们的现在和将来。这些新贵拥有被承认的“门第”。宋朝的武将,因为以荫补和军员转补为主,和宋朝是一起成长的,即使他们的祖辈不是显赫的权贵,也属于被认可的“门第”范畴。与此同时,传统的门阀世家在宋朝已经势单力薄,逐渐没落。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是没有被上层社会认可的所谓“门第”的。

现在,根据“不问阀阅,注重门第”的标准,您大致能判断出未来的媳妇会来自何方吧?

作为皇室成员,您未来的媳妇最有可能来自武将之家。宋朝的皇室择婚偏爱武将集团,这是一种风气,也是一种祖宗家法。拿北宋为例,北宋一共9位皇帝,共产生17为皇后,其中14位有武将家庭背景,比例达到8成以上。

皇室与武将集团联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皇亲国戚娶武将之女为后妃;二是武将之子娶皇室之女。

这种联姻,不用说您也看出来了,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冠冕堂皇来讲,这叫门当户对;私下来说,皇室和武将都是一个大家庭的。皇室给武将的暗示是:都是自家人,别造反啊!武将给皇室的暗示是:都是自家人,别整我啊!

这说得跟两个小孩过家家时的斗嘴一样,听起来好笑,但确实有实际的政治效果。太祖赵匡胤是领兵造反当的皇帝,可您看见他建立的宋朝,有哪位名门之将领兵造反让皇位换个姓的?

您不禁感叹,这皇室婚姻看着门当户对、风光无限,可都是利益为主导,哪里还有什么爱情,这不就是爱情买卖吗?您也别觉得委屈,别说您,就是皇帝本人要立个皇后,也得按这个规矩来。

宋仁宗娶了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并立为皇后。后来他把郭皇后废了,想要立一个姓陈的富商之女为后,结果遭到众大臣的一致反对。大家反对意见的核心意思就是:“陛下,您怎么玩游戏不讲规则啊?您这是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您让之后的君主怎么办?”仁宗只好册封已故国防部长、大将曹彬的孙女为皇后。

宋真宗还是太子时,娶了大将潘美的女儿为妃。潘妃去世后,真宗又娶了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儿。登基后,真宗立郭妃为皇后。这两位皇后都是武将之女。真宗的第三位皇后刘氏,出身低贱,本是蜀中歌舞之女。但刘氏被封为皇后之后,也编造了自己出身将门的说辞,要不实在应付不过去。这说明,至高无上的皇帝本人,在这种婚姻规则中,也不得不低头,无论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

前面说的这些严苛的规矩,都是从皇室男性成员角度来讲的。假设您是皇室中的女性,是不是就会宽松些呢?

这得分开说,皇室为了区别对待,对跟皇帝有血缘关系的公主,婚姻门第的要求很严,通常都是嫁给武将之子或士大夫之家。但对于和皇帝同宗的女子,择婚上和公主就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