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第4/13页)

您怀疑,榜下捉婿,还那么急吼吼的,宋朝人就那么爱才?有那么夸张吗?还真是没有夸张,宋朝人还真是那么爱才。当然,爱才背后也是有潜台词的——官运亨通,前程无量。说到本质上,这还是门第观念。要是您仅仅有才,一辈子穷困潦倒没有功名,人家也不会抢您。

科举取士,是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在官职升迁速度上,科举及第的官员是其他途径入仕之人所不能比拟的。宋朝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的占了压倒性优势。北宋的正副宰相,90%来自于科举,南宋的比例更高。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咱们前面也说了宋朝官员尤其科举出身的文官,高薪高福利低风险那些事情。这意味着您经过十年寒窗的刻苦攻读,一旦科举及第,必定会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巨大的回报。说简单点就是高学历就能名利双收。

在宋朝,读书人卧薪尝胆,寒窗苦读,如果立下誓言“不及第不成家”,没人会说您是书呆子,甚至会博得赞扬,说您有志向,好男儿何患无妻。连宋真宗都在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所以说,您读书考取功名这条路,在宋朝还真是没走错。

宋朝的士大夫官僚,本身就是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对官僚阶层的好处有深切的亲身体会,所以,嫁女儿的时候,自然把目标对准您这个的及第进士。第一,他们的女儿能过上好日子。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这样想的。第二,您将来做官、升迁,和岳父一家就是一个利益大家庭,能不互相照顾吗?

宋朝商业的发达昌盛,造就了不少富绅豪门。宋真宗时,宰相王旦说,当时京城家产在百万贯级别的有很多,十万贯的更是比比皆是。虽然宋朝商人的地位提高了很多,官府对商人也宽松开明,但是他们的地位仍然不能和官员相比。他们嫁女儿的时候,要是能和一位官员结亲,不仅他们的财产能得到保护,将来做生意也更有方便之门。

所以他们要抢您啊!榜下捉婿的“捉婿”,又称“脔婿”,脔就是肉的意思,把您当肉抢了,够形象吧?

二、香饽饽自然要争先抢后

高学历固然在婚姻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是毕竟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对进士的争抢呈现出空前激烈的局面,甚至到了抛开一切世俗条件比如八字、出身和婚姻状况的地步。有位及第进士,看着也正是小鲜肉的年纪,抢到他的这家主人那是相当的兴奋,把自己的女儿以及家庭条件一一显摆一番,试图说服这位年轻进士成为他的女婿。这位进士也真是心大,刚刚被争抢时,也不见拒绝反抗,此时更是淡定。他鞠躬表示谢意,然后说:“实在对不住,这事儿我一人还做不了主,得回家跟老婆商量商量。”这幽默倒是幽默,可这狗血洒得也太让主人尴尬了。

还有更狗血的事儿!一位历经科考终成正果的名叫韩南老的进士,对前来提亲的人没说啥,就写了一首诗,诗云:“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好嘛,七十三的进士都有人来抢做女婿!

竞争如此激烈,您就是抢手货,香饽饽。在您金榜题名之时,来自显贵的洞房花烛之夜也就接踵而至了,人家一点不耽误。

《宋史》和《清波别志》记载,宋仁宗年间,有个叫冯京的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州试、省试和殿试全都拿了第一名。未婚,仪表非凡,这是多么好多么香的一块“脔”啊!仁宗皇帝张皇后的伯父张尧佐权势正盛。张榜那天,张尧佐派家丁把冯京“绑架”回府了。然后张尧佐拿出一根金带,系在冯京腰间,说:“这可是皇上的意思,您得做我女婿。”其实他这是假传圣旨。张尧佐安排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又叫人抬出给女儿的丰厚嫁妆向冯京展示。冯京骄傲到什么程度?他无动于衷,正眼都没瞧一下,“力辞”!人家不愿意,张尧佐能把人状元怎么办?他只能自己享受尴尬了。这家刚完,另外一家皇亲张耆又把冯京抢回家了,把张尧佐那一套又演练一遍,人家冯京“固辞”!也许冯京早就听闻这两位想当他岳父的皇亲名声不咋样,所以才拒绝了他们。后来冯京做了德高望重的宰相富弼的女婿,自己最高职位也官至宰相。

在殿试之前,您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能成为进士,但您要是真有出众的才华,人家也会事前预判,说不定在您殿试之前就跟您谈好婚事了。这叫榜前择婿。这可是考验眼光的一份活儿。宰相李沆就有这样的眼光。他看中了当时一个叫王曾的考生,提前让女儿和他就办了婚事。李沆说:“这小子,就算这次不及第,将来也是做宰相的料!”王曾没辜负他老人家,刚完婚,就考中了状元,在当时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双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