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康熙皇帝的极端手段,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第4/9页)

康熙皇帝本人和他所推行的政策,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令此种景象大为缓解。这应该是他收拾河山与人心取得成功,并进而赢得自己历史地位的重要原因。

康熙二十三年初冬时节,康熙皇帝南巡,视察黄河治理情况。在江宁——今天的南京,他先是派遣官员祭奠明太祖朱元璋,随后,他自己又亲自来到明孝陵前,向这位前朝开国皇帝致敬。当时,他向朱元璋行的是最高级别的三跪九叩首大礼,并在宝城前行三奠酒。这个举动,释放出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希望消除满汉仇恨,实现民族和解。应该说,尽管这一做法带有很强的政治用心,但表现出来的的确是一种善意。那些思明仇清的大明遗民,在胜利者的这种举动中可能会备感心酸和惆怅。

回北京路过山东时,康熙皇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大张旗鼓地直奔曲阜,跑到孔老夫子的故乡,来对这位汉族人心目中的第一大圣人表达自己的敬意。

十一月十八日一大早,他排开全副仪仗,自曲阜南门,直趋孔庙。在奎女阁前步行至大成殿,然后,趴在孔子像前,又是三跪九叩首大礼。一时间,乐舞大作,汉族官员与大明遗民感动得锥心刺骨、涕泗滂沱。

在孔府,康熙皇帝和孔圣人的后裔亲切交谈,听他们讲解儒家经典——尽管那些人生格言式的东西,康熙皇帝自己早就可以倒背如流——但他还是很专注、很谦虚地聆听着。然后,勉励他们继承和发扬先圣的光荣传统,将其世世代代发扬光大。最后,皇帝挥毫为孔庙留下题词,曰:“万世师表”,至今悬挂于孔庙之大成殿中。

可能就是在康熙皇帝隆重跪拜在孔老夫子像前的那一刻起,一个“有道明君”、“一代令主”的形象,终于被他成功地树立在了中国人的心目中。从此,康熙皇帝再也不是气运不过百年的夷狄之君了。在潜移默化中,人们认为——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如今的大清帝国已经变成了华夏正统。于不知不觉之中,康熙皇帝从心理上征服了这个庞大的民族。如果说中国人特别自作聪明,特别喜欢玩“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套鬼把戏的话,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还没有哪一位汉族同胞比玄烨玩得更精彩、更漂亮,能够让他的对手们如此心悦诚服地给他做奴才,并至今发自内心地对他赞不绝口、颂扬备至。

透过明孝陵前和孔庙中人们的婆娑泪眼,康熙皇帝可能找到了治理这个国家的灵丹妙药,从此,他越发娴熟地使用着这些技巧。在他治下的人们,则幸福地沐浴着圣人和圣君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直到鸦片战争开始。

上天仿佛成心要为康熙皇帝的政治行为艺术做出注释一般,在玄烨尽情挥洒着自己政治技巧与才华的同一时刻,北京城上空又冉冉升起了一颗璀璨夺目的词文艺术明星。这颗明星的光辉如此耀眼,不但令他的父亲——大清朝第一重臣明珠黯淡无光,就是与政治明星康熙皇帝的光彩相比较,其辉煌灿烂也丝毫不遑多让。于是,在大清朝的天空中,形成了政治和艺术领域里堪称两绝的双子星座,其光芒足以辉映千古。这颗艺术明珠,就是帝国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实事求是地说,假如不是因为正宗的皇家血统,使玄烨成了康熙皇帝的话,他的人生事业可能会远远不如纳兰性德。

按照中国人的算法,纳兰性德和玄烨在同一年出生在同一座城市。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巳时即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在北京紫禁城景阳宫里,他的母亲佟妃属于最早投奔努尔哈赤的汉族佟氏家族,是故,玄烨身上有部分汉人血统。这年年底,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纳兰性德出生在北京一个皇宫侍卫的家里。按照公历纪年,玄烨生在公元1654年5月4日,纳兰性德则生于1655年1月19日。

纳兰性德的身世十分特殊。因为,他的身上流淌着一半大清爱新觉罗正宗皇家血统,还有一半流淌的则是皇家仇敌的血统。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出身于大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死敌叶赫纳喇氏。他的祖父就是坚定对抗努尔哈赤的叶赫部酋长金台吉,在与努尔哈赤的殊死战中,兵败自焚未死,被努尔哈赤下令用弓弦绞死。也许因为皇太极的母亲孟古格格是这位金台吉堂妹的关系,于是,他的后代便被努尔哈赤交给皇太极“恩养”。当时,皇太极统领正白旗,后来继位为汗后,正白旗旗色改为正黄旗,这可能是正黄旗中出身叶赫部落的人特别多的原因,包括明珠。因此,按照当时的汉文译名,明珠应该叫纳喇明珠,纳兰性德也应该叫纳喇性德。可能是接受汉族文化的缘故,纳喇显得土里土气,而纳兰,虽然只是一音之差,却立即变得兰香满口,读来顿觉铿锵,显得高雅而不流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