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历史的拐点:决战山海关(第4/9页)

三月二十日,到达丰润时,吴三桂接到报告:北京已经陷落,昨日凌晨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就此,吴三桂无君可忠、无国可守,立即变成了一只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他返回山海关,注视着形势的发展。

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马上命令吴三桂过去的战友、如今献出了居庸关的原大明总兵唐通携带四万两白银,还有由牛金星起草、吴襄照抄的所谓亲笔信,前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收下了银两,表示愿意接受招降。随后,将山海关防务移交给唐通,自己率兵离开山海关,准备进京去见李自成。结果,走到永平(即今日河北省卢龙县)时,得到了关于自己的最新消息:他的家产已经被查抄,他的父亲被拘押拷掠钱财,他的爱妾陈圆圆被人霸占。

吴三桂大怒,拔剑击案,怒吼曰:“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大丈夫,岂肯降此狗子,受万世唾骂!”随即,他再次率军东返,向唐通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夺占山海关。

同时,吴三桂以给父亲回信的名义,正式向李自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信中,吴三桂大义凛然慷慨陈词,其中的一些名句,堪称我国古代官样文章之经典。譬如:“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做孝子?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并发表了声讨李自成的檄文,其中有一句模仿骆宾王《讨武曌檄》中的名句:“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正统。”

李自成遂决定亲率大军讨伐。

就这样,历史在一个小小的拐点处轻轻一转,从此,一切都变得全然不同了。吴三桂可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转,给中国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与全新的格局。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遵循的是实力加暴力原则,被推翻或强力打断的帝制正统,必须由那种有实力、有能力又能编造出天命所归之神话的强人以暴力来接续。这是中国政治与中国人真正不幸之所在,却也是中国历史的真实景象。因此,此时的吴三桂是投降李自成,还是投降多尔衮,或者先拥戴一个朱家皇室子孙为号召、等到拿下天下后再换成自己,再或者索性他自己称王、称霸、称帝,至少在理论上讲,已经均无不可。端看他的本钱、本事和运气如何了。

——三十岁出头的吴三桂有本钱,不大,可也不算特别小,那就是他所统帅的四万关宁铁骑。关于关宁铁骑的人数,有许多种说法。有万人以下说,有四万人说,有六万人说,有十万人说。还有一种说法最玄,说是有五十万关宁铁骑,这可能是按照军户数,把男女老幼病残孕都加上了得出来的数字。实际上,可能有四万作战部队,再加上一些后勤保障闲杂人等。这已然不算少了。翻翻史书,中国历史上,有百八十个人拥戴就敢称王称霸、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的人,为数可是不少。

——吴三桂有本事,不小,可也不算特别大。这从他的结局里可以看出——年届六十起兵造反,最后身败名裂在二十岁的康熙小皇帝手中。平心而论,伴君如伴虎,没有人不怕那些权势者特别是帝王们的翻脸无情,“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本来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吴三桂能够“冲冠一怒为红颜”,能够不甘心受人摆布,在六十岁了还要勉力放手一搏,应该说,算是条血性汉子。做这些事情时,他是否有、有多少为天下苍生考虑的因素,颇值得怀疑。私心与公义,情欲与理性,对于他似乎始终是个问题。他长于战阵,短于庙堂,显然不是个经天纬地的大才。总体上看,此人缺少政治上的器量格局,心胸眼光、谋略素养等等都显得不那么大气,似乎就是一个威风八面的大将军或者乱世之中割据军阀的材料。

——他的运气不坏,可也不算特别好。生逢乱世,偏偏那些有大才干的人被一一淘汰出局,令他们用心血才华加上国家大把真金白银锤炼出来的大军,稳稳当当地落到他的手里。被逼得不但保不住心爱的女人,连自家的脑袋都快保不住时,偏偏又碰到多尔衮正带着大军往山海关走。本想效仿申包胥哭秦庭,在成就一番复国大业的同时,顺便吐出堵在胸口的那一口恶气,偏偏形格势禁之中,那多尔衮又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弄得他只能乖乖就范,顺着人家画出的道儿往前走。好不容易刀头舔血、坐稳了云南王的宝座,偏偏那不依不饶十九岁的康熙小皇帝又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数得着的有为之君……

和多尔衮、康熙比起来,甚至和李自成比起来,这吴三桂只能算得上是个二流人物。九泉之下有灵,吴三桂大约很难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