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圣经(第4/9页)

对抗上述破坏力量的唯一对手,在希特勒看来(他在书中也认为)就是团结统一、血统纯正、时刻准备战斗的国家。实际上,战斗是大自然在清理、成长与生存方面的当务之急。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斗争从来都是提高物种健康水平与抵抗力的手段,因此也是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一个动因。”24国家的力量取决于对种族的理解。只有纯正的种族,没有受到外界因素侵扰而退化的种族,才能奋起战斗,并且取得胜利。因此,必须提高民族(种族)意识,消除任何不纯正因素(即犹太人)。希特勒声称,无论他们怎样努力,犹太人绝不会成为德国人(或其他任何民族)。希特勒写道,他们声称只是一个“宗教群体”,那是“第一大谎言”。他们是一个种族,这种情况不会因地理因素所改变(比如世代生活在德国),不会因语言因素而改变(比如只讲德语),甚至也不会因宗教归属而改变(比如皈依基督教)。作为一个种族,犹太人永远是犹太人(德国人永远是德国人)。对于希特勒而言,同犹太人做斗争是真正的宗教事业。他写道:“在抵制犹太人方面,我在替天行道。”25

《我的奋斗》一书中的上述分析大部分建立在对严肃科学过于简单的解释之上。希特勒把人类同动物及其毫不掩饰的交配习惯相提并论。他还提出了貌似有理的种族划分类别,比如“创造文化的种族”(雅利安人)、“维持文化的种族”(日本人)和“毁灭文化的种族”(犹太人)。这种划分的方式只是一种方便的排序方式,缺乏严肃的科学依据。但是对广大读者与听众而言,却很有说服力,别看它具有伪科学色彩。希特勒世界观的基本要点,总括起来最终意味着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赞成开展三种大规模的行动:对西方开战,对俄罗斯开战,实行大屠杀。这一行动计划,希特勒一直坚持实施到最后。

岑普芬尼格写道,希特勒为了使自己的世界观具有可信性,他感到必须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对立面,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一样复杂具体。例如,针对马克思强调人在战胜自然界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希特勒提出自然规律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可以左右种族差别,导致种族战争。针对马克思主义以永久和平为最终目标,纳粹主义主张永恒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而希特勒主义则主张通过万众一心的“民族共同体”消除阶级差别。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背离集体生活去创造个人私有财产是原罪;希特勒声称,背离由自然决定的种族分离是原罪,会导致种族混合和种族退化。马克思主张经济决定论;《我的奋斗》则抬高人的意志力的地位,认为它可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6

这些纷繁对立的思想冲突为希特勒在相对安静的要塞监狱二楼长时间的离群索居生活增添了活力。在一个非常温暖的夏季,希特勒开始减少在花园路面同其他囚犯相处的时间。吃过晚饭后,他也不再向他的追随者们朗读书稿段落。克里贝尔和韦伯对此都表示过不满,但是希特勒对他们解释说“同前几章的联系中断了”。赫斯给出的解释更加通俗:“他不想在晚上朗读书稿的原因是他想要在9点钟睡觉。朗读书稿会使他好几个小时都难以入睡。”27

与传言相反,赫斯并没有根据希特勒的口述记录书稿内容。多年后伊尔斯·普罗尔·赫斯(她已同赫斯结婚)透露说,希特勒自己“用两个指头”在他那台小打字机上打出了书稿。28但是让赫斯为他端茶倒水,向赫斯征求意见,这对于希特勒来说极为有利。在希特勒梳理思想、著书立说的过程中,赫斯成了希特勒的第一位读者,而且更经常地成为希特勒的第一位聆听者。希特勒的一些散文作品评论者称,希特勒的写作风格向来同他的演讲风格一样。因此,这一写作特点肯定促使希特勒在把书稿读给俯首倾听的赫斯时,自己也非常注意语句的听觉效果。虽然这样做也许并不足以保证文笔优美(对希特勒的文笔给予恶评的人很快便看出这一点),但却使希特勒写出的语句节奏鲜明,具有分寸感,整体布局也更有特点,那是一种长文布局。希特勒用他那台小型雷明顿打字机一页又一页机械地打印着书稿。虽然希特勒讲起话来一贯冗长啰唆,然而他却能在大规模集会上长时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令人称奇。希特勒肯定认为同样的效果也会出现在他所写的著作当中。他认为人们会不厌其烦地阅读他所写的长篇大论。

希特勒当时已不再对饭后聚集起来的狱友们朗读自己的书稿,但是经常对赫斯朗读书稿。“他每写完一章内容,就直接来找我。”赫斯回忆道。相对来说赫斯受过良好教育,出身于上层资产阶级,是希特勒希望拥有的、为自己详细记述言行的最佳人选。赫斯身材修长,长着一头黑色卷发,两眼深陷,英俊帅气,凡事考虑得周到体贴。不过有些人觉得他话语少得出奇,过于整洁,总是带着忌妒心理捍卫着自己同希特勒的亲密关系。赫斯是希特勒身边的少数核心成员之一,在私下里可用德语中的人称代词du相互问候。人称代词du在德语中是一种亲密称呼,只在同家人、孩子和非常要好的朋友说话时使用。29作为希特勒的禁卫军成员,赫斯负责将那些爱打探别人事情的好奇者挡在门外。赫斯所起的这一作用在后来的岁月里愈加重要,致使他于1933年被任命为纳粹党副元首,成为希特勒的得力助手。赫斯在监狱中自封的角色当然会引起其他囚犯不满。他们认为赫斯神经过敏,待人冷漠。汉夫施丹格尔去兰茨贝格监狱探望希特勒时注意到,赫斯“在我同希特勒交谈时不情愿地离开了希特勒的身边。……只想让希特勒听到他的看法,无法忍受希特勒了解别人的看法。因此他一贯从中作梗,干扰视听。”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