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现使命(第7/7页)

希特勒在接近1000个词的回信中写进了不少内容。他第一次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述自己根深蒂固的反犹太主义立场,阐明了一些重要观点。后来这些观点奠定了他那些反犹太主义政策的基础,其影响贯穿在他政治生涯各个时期,从平步青云,到大权独揽,再到建立第三帝国,实施大屠杀,直至1945年他在柏林秘密地堡里自杀前写完最后的《政治自白书》。

希特勒在回信中表述了一些在欧洲广泛流行的反犹太主义陈词滥调,尤其是巴伐利亚流行的种族主义思想。同时他的思想观点还带有逻辑分析特色和极端主义特点,这使他写给杰姆里希的回信与众不同。希特勒反对“带有感情色彩的反犹太主义立场”,因为他表示那样的立场是纯粹的个人情绪化立场,只能导致集体迫害,因此在政治上毫无意义。他选择的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理性的反犹太主义立场”,这种立场可以在制定政策上发挥作用。他声称,犹太教不是一种宗教,只是种族立场。犹太种族就好像生活在大多数种族文化机体上的一个蚂蟥,因为犹太种族的整个存在理由就是“围着小金牛跳舞”,为的是积累财富。他断言,魏玛共和国的领导人完全受制于犹太人的金钱;正是犹太人出资赞助针对反犹太主义运动(意指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党派)的不义之战。“犹太人的力量就是金钱的力量。这种力量以利息的形式在他们手里不断增长,迫使其他民族背上极为危险的枷锁。”在体现其早期将犹太人比喻为疾病和寄生虫这一倾向的书面文件中,希特勒曾经把犹太教说成是“种族肺结核”。他写道,对于这种威胁所做出的理性反应必定是“展开全面的合法斗争,取消犹太人的特权”。

希特勒在那封长信中继续写道,德国需要一次“复兴”,但是不负责的新闻界(指犹太人控制的报刊)使德国无法向前迈进一步。他断言,只有通过“领袖人物”的坚定努力,德国才能再次觉醒。由此可见他心中怀有的救世主情结。他对“犹太人问题”提出的简单解决方案令人胆寒地预示着20多年后陆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反犹太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完全彻底地消灭一切犹太人。”

通过其恶毒用心以及直言不讳的残酷措施,同时也可以从那封写给杰姆里希的书信中清楚地看出,到1919年末,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立场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甚至在希特勒登上官方政治舞台之前,那封书信也明确地反映出,一旦大权在握,希特勒会认真考虑实行的种种激进措施。现在希特勒已经30岁,正准备展开对高层权力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