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现使命(第6/7页)

希特勒不仅证明他可以富有激情地发表演讲,而且还表明他可以成为一位反应机敏、蛊惑民心的政治领导人。53他那副平平的相貌,谦逊的姿态,再加上极为苍白的皮肤和许多人记忆中那双“炯炯有神”、目光锐利的蓝眼睛,均为他满怀激情表达出的思想观点增添了非同一般的强烈感染力。54不管怎样,德国工人党的共同创始人德雷克斯勒被深深打动了。他随后紧紧抓住希特勒,把他自己写的一本40页宣言《我的政治觉醒》塞给了希特勒。德雷克斯勒邀请希特勒再回来看一看,并对另一位与会者说道:“那个人浑身上下都是嘴,我们真的可以好好利用他!”

就在那天晚上希特勒在酒吧里唇枪舌剑与对手进行一番理论之后,形势发展得非常快。第二天清晨,兵营里有些老鼠不停弄出一些响动,闹得希特勒无法再睡下去。于是,他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开始阅读德雷克斯勒送给他的那本小册子。那篇有些拖沓的文章从反犹太主义立场出发,谴责犹太人对德国人生活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猛烈抨击“大资本”,主张消除工人与中产阶级之间存在的阶级差别。作者的以上论点立即引起希特勒的共鸣。他后来回忆说,在阅读过程中“我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再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55。但是,就在希特勒尚未来得及决定是否接受德雷克斯勒希望他回去看一看的邀请时,他收到了一张明信片,通知说他已经是德国工人党成员了。56希特勒随后用两天时间“痛苦地”思索着他所说的那个“可笑的”小俱乐部,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其党员身份。“这是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希特勒后来写道,“现在已无回头路可走了。”就这样,希特勒终于有了党派依属身份,有了演讲平台,有了自己的政治基地。几年之后,他又将其打造成了20世纪欧洲最强大的政治力量。

在谈到派希特勒首次出席本党会议时,麦尔上尉后来有些沾沾自喜地声称他是希特勒的精神教父,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其实在精神方面扮演着启发激励希特勒的角色者另有其人。他就是生活清苦,享有很高声望的知识分子迪特里希·埃卡特。希特勒通过德国工人党遇到了埃卡特,他后来对希特勒产生了深刻影响。埃卡特被视为德国工人党独一无二的智囊人物,是一位放荡不羁的诗人,有时兼做新闻记者。他曾经翻译过亨利克·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并将其搬上舞台,一时名利双收。埃卡特是一位狂热的反犹太主义者,出版一种反犹周刊,名为《浅易德语周刊》(Auf Gut Deutsch)。埃卡特长着一双明亮的蓝眼睛,高额头,完全秃顶,在慕尼黑文学艺术家聚居地施瓦滨区的咖啡馆文化圈中堪称一位崭露头角的人物。尽管他酗酒、吸食吗啡(这使他55岁过早去世),却仍然被奉为反犹太种族主义运动的引路圣人。有一次他在谈到德国工人党这个刚成立的政治党派时说:“我们需要一位听到机关枪的‘嗒嗒’射击声还能面不改色的领导人。……最好是一位具有演讲鼓动能力的工人……当有人抡起椅子向他砸去时,他也不会退缩逃跑。他必须是一位单身汉,这样我们就可以赢得妇女的支持!”57以上这段话似乎描述的正是从前当过勇敢的跑步传令兵,而后来又对政治发生兴趣的希特勒,各项条件几乎样样不差。埃卡特终于认为他苦苦寻找的那个人正是希特勒。

希特勒本人后来常说,埃卡特很快成为其思想发展道路上的“北极星”,确立了他的反犹太主义信念,将他引荐给慕尼黑的波希米亚式自由社交圈和上流社会社交圈。埃卡特带着希特勒这位崭露头角的政治家第一次乘飞机飞往柏林,并将这位未来的独裁者引荐给社会名流,其中就有大名鼎鼎、腰缠万贯的钢琴生产商埃德温·贝希施泰因。贝希施泰因后来成为一位热情的资金赞助者。更重要的是把希特勒引荐给了他的太太海伦娜。当希特勒被关进兰茨贝格监狱时,她经常亲自去探望他(“真希望他是我的儿子。”她曾经这样说道)。58她还送给希特勒一个用皮革做成的打狗鞭子。希特勒一共从女性崇拜者那里收到三个这样的打狗皮鞭。每当他在慕尼黑市内到处走动,手里就拿着一个这样的皮鞭。

希特勒刚刚参与党派政治活动时,还遇到另一个机会,可以通过白纸黑字来展示自己新发现的雄辩鼓动之才。1919年9月,麦尔上尉收到了一封由阿道夫·杰姆里希写来的书信。此人也曾是慕尼黑大学历史与政治课程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他要求麦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给予更多的指导。麦尔将那封书信转交给希特勒(当时他还是陆军二等兵),指示他负责回信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