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风歌(二十七)谋圣受封(第3/5页)

画外音:

汉六年刘邦大封包括张良在内的二十九位功臣,然而还有很多未被受封的人心中不甘,难免私底下议论纷纷,如果不好好抚平,难免会引起谋反事件,那么当刘邦了解到这个棘手的形势之后,他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王立群:

有一天,刘邦站在宫殿跟宫殿之间的通道上,秦代,秦始皇修那个宫殿很奇特,宫殿跟宫殿之间不在下面通,上面修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叫复道,刘邦突然间,在宫殿的复道上看见他手下的将领三五成群,一伙儿一伙儿在那儿议论纷纷,刘邦挺纳闷儿就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这把刘邦吓了一跳,我好不容易打了好几年,刚当了皇帝,封了二十九个列候,底下的将领们在商量谋反,愣了,问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这很简单啊,这些人当年和你一样编户齐民,老百姓和你一块儿打天下,现在天下打下来了,你当了皇帝,我们二十九个人都是侯,你是皇帝,咱们都高官厚禄了,他们几个人剩下的人再一算,这天下的地如果就这么个分法,一个人几万户,几个人几千户这么分,这不够分啊,而且最近你做了什么事呢?你封的都是你所喜欢的人,你杀的都是你平时所恨的人,那这些人一想,我们是有功有过,有功这地不够分,有过说不定还封不上先把我杀了,所以他们在商量谋反,就在商量谋反,刘邦一听就吓坏了,怎么办?张良给他说了两句话:“取上素所不快,计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什么意思呢?找一个人,你平时最恨他,而且你对他的恨所有的人都知道,你最恨他,找这个人先把他封了,让大家都明白这回事,张良问他有没有这样的人,刘邦说有啊,有一个叫雍齿的这个人,我恨死他了,就因为他功劳大,我一直没杀他,张良说赶快封这个人,所以高祖六年三月,刘邦亲自宴请文武百官,亲自封雍齿为什邡侯,先把刘邦最恨的、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人封了,这一封所有的功臣们都乐了,你看,这皇上最恨雍齿,雍齿都封了,那对我虽然有意见,还不至于到恨雍齿这个程度吧,所以我们没事,将来肯定能封,这叫什么?这叫急封雍齿。

画外音:

张良劝刘邦封雍齿,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徇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那么这个意外获得好运的雍齿到底怎样得罪过刘邦呢?

王立群:

其实雍齿跟刘邦的结怨是叫,有一个成语叫源远流长,他俩的恨那早了,是刘邦一起兵,雍齿就是刘邦的部将,刘邦一起兵以后,他是起自哪儿呢?起自沛县丰邑,沛县是县,邑就相当于今天一个镇,刘邦一起兵就派雍齿替他守住丰邑,这个丰邑是他的大本营,这是他的老家,然后他带兵出去打仗了,他外边打了胜仗,大本营丢了,雍齿叛变了,雍齿的叛变给刘邦带来了极大的被动,雍齿为什么叛变?很简单,两条,按《史记》的原话记载叫:“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就是雍齿平时就看不上刘邦,再加上刘邦一带大军出征,雍齿受到了当时魏国军队的压力,当时魏国就想把丰邑给吞了,就告诉雍齿,说你要投靠我们魏国,我封你为侯,你要不投靠魏国,我们把丰邑给灭了,雍齿本来就跟刘邦不和,当然什么原因没有交代。第二就是魏国军事的压力,在这个压力之下雍齿叛变,替魏国人守丰邑,而且丰邑的子弟跟着雍齿跟刘邦作对,刘邦一听说自己大本营丢了,匆匆忙忙带着兵来打丰邑,结果第一仗就打了个大败仗,把刘邦气得大病一场,回到沛县养病去了,一攻丰邑没有攻下来,但是这是个心病啊,所以刘邦就想去投奔另一个起义军,想从他那儿借兵打丰邑,结果半道上遇到秦军又没有借成兵,刘邦后来费了很大的劲儿把另一个地方打下来了,荡,打下来了收编了五六千兵,然后着军队二攻丰邑,又失利了,又没有打下来,最后刘邦为了三攻丰邑,逼得刘邦没有办法,把刘邦逼到一条好路上去了,刘邦就投奔项梁了,刘邦为什么投奔项梁,我们前面讲过,但是没有提原因,就是因为刘邦要打丰邑,他投奔项梁就想向项梁借兵,项梁还对刘邦特别器重,给了他十员战将,五千士兵,刘邦带着军队三攻丰邑,把丰邑拿下来了,雍齿打了败仗以后投奔到魏国去了,后来雍齿又归了刘邦,刘邦正在用人之际,人家来投奔他,你不能杀人家啊,而且后来雍齿还很能打仗,打了很多胜仗,所以你打了胜仗更不能杀了,所以刘邦一方面是恨得牙根痒。另一方面又不敢杀,你杀了他以后很多人就跑了,军心就散了,这就是刘邦跟雍齿结怨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