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风歌(二十七)谋圣受封

画外音:

刘邦总结战胜项羽的“三杰”时,把张良列为“三杰”之首,而且刘邦对所有的部下都是想骂就骂,唯独对张良言必称其字“子房”,古代称人称字是表示尊敬,这对经常口吐脏字的刘邦来说就实属不易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良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过大功,所以建立汉朝之后论功行赏,张良名至实归被封为留侯,那么张良究竟为刘邦立过哪些功勋呢?

王立群:

张良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很多了,张良被封侯,他到底立过多少功劳,我们都讲过,我们在这儿先把它概括一下,张良为刘邦所立的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灭秦,第二是亡楚,在灭秦和亡楚这两大战役当中,张良都立了很多功。

灭秦之功主要是两点,两个方面:第一是攻取南阳,免除后患,这个我们讲过,讲刘邦西入秦关经过南阳的时候,刘邦把南阳军队打败,并没有把南阳的军队解决,刘邦就匆匆忙忙走了,然后张良提出来说这不行,你这时候西行入关,后边的有南阳的军队没有被打垮,前面有堵截的秦兵,前后夹击,这个情况非常危急,刘邦听了建议就主动回来,把南阳问题给解决了,这是张良为刘邦灭秦立的第一功。

第二功叫智取峣关,进入咸阳,峣关这一仗是刘邦进入关中以后打的很关键的一仗,武关几乎没有打就过去了,为什么到峣关这儿这一仗很关键呢?因为这时候秦二世被杀,而且秦王子婴已经杀了赵高,子婴掌了权了,子婴不是一个无能之辈,所以子婴掌权以后,子婴调集重兵在峣关阻击刘邦,刘邦当时急于入关,就想拿出自己的家底两万人跟秦军拼了,想急于拼过去,抢先进入咸阳,谁先进谁就可以做关中王啊,刘邦这时候已经急,了因为峣关离咸阳已经很近了,但张良不同意,张良的办法是什么呢?先派人去跟人家谈,而对方又打听到守峣关秦将是商人的子弟,商人重利,拿钱贿赂,然后跟秦将商量好一块儿灭秦,瓜分关中,等秦将麻痹了,然后张良劝刘邦趁这个机会打峣关的守军,就这样打过去了,应当说在灭秦之中,张良帮刘邦的忙主要是这两件事立了功了。

张良主要做的事是在亡楚,就是打败项羽这件事情上做了很多工作,那就是在这一个方面,大概有八件事是张良立了很大的功劳。第一件就是退出秦宫、还军霸上,这个我们前面讲过,这是指刘邦一入咸阳就想留宿秦宫,第一个反对的樊哙,第二个支持樊哙的张良,樊哙的反对无效,张良的支持发挥作用了,这刘邦退出来了,这就退出秦宫、还军霸上,这件事情意义很重大,我们在上一集讲过了,这个不再重复,这是张良为刘邦立的第三功。

第四件功劳是利用项伯,化险为夷,这指鸿门宴,鸿门宴这件事情中间,本来刘邦这是一劫,躲不过去的,本来项羽第二天灭刘邦,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但是没有想到来了一个项伯夜见张良,这个事整个就完了,张良帮助刘邦出了主意,骗了项伯,然后利用项伯又骗了项羽,这是张良立的第四功。

第五是彭城大战失败以后,刘邦跑到了吕后的长兄吕泽驻军的地方,就是下邑,在下邑这个地方,刘邦得到一个短暂的喘息,在这个地方刘邦提出来了一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策略,就是“捐关以东”,刘邦吃了个大亏以后,下决心把函谷关以东土地全捐出来,只要能帮我打败项羽,我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封给这些人,不要了,张良提出来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可以用三个人,你手下的韩信,还有一个彭越,项羽手下有一个黥布,这就是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的第五件事,叫下邑划策,重用人才。张良一共为刘邦立了十件大功,这十件大功中间叫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这个“下邑划策”,其它都是解决了一个局部问题,比如南阳守军啊,打峣关的问题,鸿门宴虽然很重要,它只是临时解决一个眼下的危机,真正关系到全局性战略问题得到解决的就是这个“下邑划策”,这个“下邑划策”是刘邦提出来战略,张良提出来办法,怎么办?怎么把你这个大战略落实下来,这是第五件事。

第六件事是阻封六国,集中力量,这是指什么呢?这指的是刘邦打得受不了的时候,曾经接受郦食其的意见,铸了六国的国君的印,想封六国的后代为国君,结果张良回来了,他请张良参谋一下,张良一口气说了个“八不可”,一不可,二不可,一直说到八不可,把刘邦说得嘴里含的饭吐出来,把郦其食臭骂了一顿,把铸好的印全消了,这是第六件大功。

第七件大功是劝阻刘邦,加封齐王,这是指韩信拿下齐地以后,要求封假齐王,刘邦不想干,而且骂韩信的使者,当时是两个人,有陈平,也有张良,主张封韩信,千万不能得罪韩信,这是第七件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