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朱聿键登位(第3/3页)

去年,钱谦益等人想用潞王朱常淓挤掉弘光帝朱由崧,这已经不容易了,从“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这个帝系次序看,朱常淓是崇祯帝朱由检的堂叔,叔及侄位,不合礼制,而且,朱常淓还只是万历帝朱翊钧的侄子,远不及史可法所提到的桂王朱常瀛有资格——桂王朱常瀛可是万历帝的亲儿子呀。

不过,朱常瀛也好,朱常淓也罢,至少,都是明成祖朱棣的子孙。朱聿键和朱以海,实在差太远了。

如果拥立朱聿键,那么明成祖朱棣那一出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变”算是白搞了。

黄道周也异常清楚,在这个四海鼎沸、中原板荡的乱世,非太祖亲藩不足复襄大业,但经过多番考虑,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黄道周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朱聿键。

一、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桂藩远在广西桂林,现在南明的政治中心却在东南,朱常淓、朱常润降清以后东南局势已乱,群龙不能无首,必须就快、就近解决继统问题。如此,推选疏藩,乃是势所难免。

二、唐藩封地为河南南阳,当年王莽篡国,光武帝刘秀就是在南阳起兵,力扭乾坤,再定河山,正可谓“起南阳者即复汉家之业”,而“以今揆古,易世同符”,推举河南土地的唐藩,不但上承天意,而且也下得民心。

三、朱聿键所受磨难远过于春秋霸主晋文公,而器量也不在晋文公之下,俨然中兴良君的气象。

于是,黄道周连续三次疏请唐王出任监国,在第三道疏中说:“近来听说清军已经逼近杭州,东南军民斗志涣散。卖国贼臣有屈膝之议,举国士民有蒙面之羞。追思高皇帝昔年的艰难创业,我退一尺即失一尺土地;为中兴大明、恢复旧疆计,我早一点行动即容易一点成功。必须切记国家的雄图大业,不要拘泥于士大夫的礼节。帝位不可以久虚,帝王的命令不可以停滞。希望我唐王早入管理中枢,总揽朝政。”

朱聿键胸怀大志,依惯例三请三推,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六月十七日,舟师行至浙江衢州,朱聿键在检阅军队时发布了自己将亲提六师“恭行天讨,以光复帝室;驱逐清兵,以缵我太祖之业”的誓词,公开接受监国重任。

闰六月初七日,朱聿键正式监国于福州。

随后,郑鸿逵提出:“不正大位,无以号召天下,且杜后起”,主张早即帝位。

侍郎李长倩等人却认为这时候应该做的是“急出关,缓正位,示监国以无富天下之心”。

两相权衡,朱聿键最终还是接受了郑鸿逵的方案。

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键宣布即皇帝位,纪元从本年七月初一日起改称隆武元年,以福州为行在,政府名为天兴府,以原福建布政使司作为行宫。

其中,封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以黄道周、蒋德璟、苏观生、何吾驺、黄鸣俊、陈子壮、林欲楫、曾樱、朱继祚、傅冠等二十余人为大学士,入阁人数之多,为明朝之最。但这些大学士多为遥授,在福州者仅数人而已。此外,又任张肯堂为吏部尚书,何楷为户部尚书,吴春枝为兵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曹学佺为太常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