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陈胜吴广起义(第6/8页)

这话其实是真的有道理。后来,朱元璋都还重新把这话当成他的策略。

但陈胜不是朱元璋。这个曾经在田头对着天空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人,其实胸怀还是很有限的,只是比那些长工强几个档次而已。他觉得都有那么多人劝自己称王了,自己为什么还要谦虚下去?

于是,他否决了张耳和陈馀的意见,自立为王,国号还是“张楚”。

风起云涌

如果仅仅是陈胜和吴广两个人在搞事,对于秦王朝而言,并不怎么可怕。但在陈胜、吴广他们搞事之后,很多地方都爆发了群体事件。而且这些群体事件都是十分暴力的,个个都拿起凶器,直接找当地领导干部,然后什么话也不说,当场砍杀。

当时,秦朝也搞了个巡视制度,不断派人到处地巡视,然后回来向二世汇报。那些从东方回来的巡视人员把这些事向二世进行了详细汇报。

二世听到后,大怒。不过,你以为他的大怒是为了这个形势而大怒,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大怒是因为这几个巡视员怎么能给他汇报这些事?在他的领导下,大秦帝国正欣欣向荣,广大百姓安居乐业,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信,你看看,这么多宫殿、这么多的公路,还有那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如果不繁荣昌盛,如果不欣欣向荣,如果不安居乐业,我们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吗?不说以前,就是以后的朝代,还有哪个皇帝能建成长城这样伟大的工程?你们这些家伙,没有看到国家的主流,只看到那些负面地方,就在老子面前唱衰大秦。

他下令把这些人都移交司法机关,从重处理,以警告那些敢于唱衰大秦的人。

这样一来,其他巡视人员回来交差的时候,都说现在咱们伟大的祖国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说皇帝陛下英明得很。作为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他们感到很幸福。

二世一听,更幸福了,他问:“是不是还有些小事件?”

那些巡视员说:“都是一些偷鸡摸狗的小混混,平时对社会不满,出来搞点小事。各级地方政府都早已摆平,哪用得着陛下操心?”

二世一听,“呵呵,很好。你看,我们也没有回避负面问题啊。”

二世很高兴。

陈胜更高兴。

这时,他的事业在二世那幸福的笑脸中做得更大了。他任命吴广为假王——这个“假”可不是假冒伪劣的那个“假”,而是代理的意思。也就是说,现在吴广被任为代理楚王,带着部队向荥阳进军。

张耳和陈馀又来劝陈胜,现在赵地那里空虚,可以马上派一支奇兵偷袭。

陈胜这时倒听了两人的话。但他并没有派张耳和陈馀两人做主将过去,而是找来他以前的好朋友武臣为主将,让张耳和陈馀做武臣的助手,带着三千人去攻打赵地。

陈胜的事业这时越来越兴旺发达。

但那个葛婴却倒了大霉。他倒霉并不是因为碰到什么高手,被人家打下来最后杀头的,相反,他打得十分顺手。他在陈胜进入陈城之后,就带着部队出征。这时他已经到了东城。当然如果他继续打下去,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可这哥们儿在东城那里发现了一个叫襄强的人,是楚王的后代。

葛婴这时的想法跟张耳和陈馀一个样,觉得这个楚王后代是个可以利用的人,于是就让襄强当了楚王。

哪知,他才立襄强没几天,就传来陈胜当楚王的消息。

葛婴知道自己搞砸了,急忙把襄强杀掉。他当然知道,光杀襄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不是襄强自己要当楚王,而是他叫襄强当楚王的。你杀一万个襄强,陈胜还是放不过你。于是,他急忙丢掉手中的工作,跑到陈胜那里当面作了深刻的检讨。

但他的检讨再怎么深刻,也比不过陈胜对他的恨那么深刻。没几天,陈胜就找了个借口,把这个葛婴杀了。

陈胜觉得很解恨,但他一点儿没有想到。现在他之所以把造反事业做得这么大、这么顺利,完全是因为秦朝太过残暴太过腐败,大家都已经起来反抗了。他的部队一直向前,基本没有碰到什么阻力,却没有想到,秦国的大军还在北方那里没有调过来,真正的困难还没有来到。他现在手里别的都不缺,就是缺人才,尤其是打仗的人才。这个葛婴是他手下唯一能打仗的人才。但他却一刀砍了。

这一刀,把葛婴的脑袋砍下了,同时也在他的事业上狠狠地砍了一刀。

不过,陈胜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不怕没有人才。因为现在他又发现了一个人才。这个人叫周文。

他任命周文为将军,叫他带着主力部队向西,目标就是咸阳。

而武臣那边的进展也十分顺利,他采纳蒯彻之计,一口气就把故赵地的三十多个小城全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