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秦始皇之死

神仙何在

秦始皇绝对是个旅行家。

他在统一六国的第二年,也就是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就来个公款旅游,带着一批身边工作人员跑到陇西、北地,然后到鸡头山,兜了一圈这才回去。

这哥们儿经过这次出巡,觉得祖国大地风景很不错,也很享受,但交通实在不方便。他现在是驾着全国最豪华的座驾,一路可以狂奔,可路况太差。于是,他下令大搞公路建设。这个公路建设是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通往全国各地。

你一看这个“驰”字,就知道这路一定要能让他的马车狂奔,也算是当时的高速公路了。

这哥们儿也是个面子工程大师级人物。觉得自己光到处乱跑,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以后谁知道自己到过那个地方?于是,为了让后面的人都知道,大秦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兼伟大导师嬴政同志的光辉足迹曾经到过某处,就叫大家在他到过的地方都立块石碑。这块石碑还是比较复杂的——绝对不是简单地刻几个“到此一游”就完事,而是要把他的功德夸张一番,然后再刻上去。

这么玩了一大圈,他觉得应该玩出个新意来,玩出个只有皇帝才能玩的的创意来。

于是,他决定到泰山去,搞个封禅活动。

封禅可不是谁想做就做。天下有资格举行这个活动的只有皇帝。而且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这个资格的,必须是德高望重,百年一遇的好皇帝才有资格主办这个封禅。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封禅”两个字,但对这两个字的具体意思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很简单,“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皇帝去祭天祭地之后,就可以表示,自己屁股下的这个宝座是老天爷赋予的,可不是你们小老百姓说了算的。你们得好好地听老子的话,老子是上天的儿子,不是凡人的儿子啊。你们才是人类的儿子。

据说当年齐桓公也想牛哄哄地爬到泰山顶上搞个活动。但管种反对。他把传说中到泰山封禅的人物都一一列举出来,最后一个封禅的就是周成王。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受命于天的人,才可以搞封禅,你小白同志现在就任的这个齐侯,还得周王朝中央发一张任命书。你有资格封禅吗?而且人家封禅的前期还有很多特异的事情发生,比如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等。这些异象齐国出现过吗?那时的齐桓公还是很诚实的。如果放在现在的很多官员那里,估计管仲说出这话没几天,报纸就在头版头条上大力报道,凤凰出现了。出现在哪儿?在某个山区那里,目击者很多。不信你可以去问。小白当时没有搞假,于是就只好作罢,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这个命。

为什么要到泰山去搞这个活动?

这个活动不管怎么说,也是一项礼仪性的活动。当是对“礼”最有发言权的不是秦国,也不是嬴政,而是那个很软弱的鲁国。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后代。整个周王朝的礼仪基本是周公设计的。所以,现在你一讲到礼,那是他们家的传家宝。

秦始皇敢于突破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称号,敢于改革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体制,但对这个“礼”字,却仍然不敢乱来。体制问题其实是管理的问题,主要改革的对象,是功臣和皇室,范围不大。你不服,砍几个脑袋就可以保证得到贯彻落实。可是礼这东西已经深入民间,你再怎么有能力,下大力气去洗脑,估计也难以把这些传统观念刷新。而且周公是什么人?是史上有名的英明领袖,是一切统治者的楷模。大家时时刻刻都希望自己能在这样的英明领袖的领导下。秦始皇为了打造自己的光辉形象,必须借助这些形象。

因为这个话语权就在鲁国。而鲁国的儒生们又没有把全国走遍。他们只是在齐鲁大地上玩来玩去,根本不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以为泰山就是最高山峰。既然是祭天的,那当然要上泰山。那里离天最近,祭起天来比较方便。

他们这么一说,秦始皇也只得跑到鲁国那里爬泰山了。

这个封禅活动不是常规性的活动,当时很多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谁也不知道封禅的具体程序。别人不知道,但秦始皇认为,鲁国的儒生肯定知道。

于是,他把鲁国的七十个儒生都请到泰山脚下,召开了个封禅专题研讨会,专门研究封禅的事。

哪知,这些儒生大多都是书呆子,在老人和儿童面前卖弄学问,那是很唬人的,好像他们的学问深不可测,天上的事他们知道一半,地球上的事他们全知道,可实实在在的学问却没有多少。这时他们很难搞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封禅的实施方案,研究了大半天,各自提出不同的方案。

有的说,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古代的帝王上泰山封禅时,为了不伤害山上的石头和草木,都在车轮上包上蒲草。祭祀时,都要用草编的席子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