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连横与合纵(上)(第6/10页)

秦惠文君虽然很聪明,但这时给胜利冲昏了头脑,只要公孙衍提出的,他根本不经大脑过虑一下,就直接说同意。

公孙衍一听,觉得自己的计划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了。

哪知,这时张仪站了出来,说:“我反对公孙衍同志的方案。现在魏国四面受敌,一副挨打的壮态,我们更应该继续打他。千万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分心去玩周边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就是那点儿,几百年来就没有什么变化过,什么时候都可以收拾。可魏国是咱们的死对头。历史已经证明了,要是让他们再缓过气来,拼尽全力来向咱们进攻,那麻烦就大了。所以说,公孙先生的这个建议是误国的建议。

秦惠文君一听,果然清醒了起来,大叫:“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啊。”

公孙衍一看,这个贿赂还真的拿得错了。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还坚持,自己除了死路之外,没有别的路子走了。

散会之后,立即跑路。他没有跑到别的地方,而是跑到魏国来。

魏国这时也需要人才,而且给这哥们儿打了几次,知道这哥们儿真是人才,于是就让他当了相国。

秦惠文王很想让张仪填补公孙衍的空缺,但考虑到他没有一点儿功劳,于是,就叫他和公子华带部队去打魏国。

公元前328年,张仪和公子华把魏军打得大败,又拿下蒲阳这块地皮。

如果是别的人拿了这块地皮,肯定回来就把它加进本国的版图里。可张仪却不是这样。

他觉得这样做,这块地皮就太没有利用价值了。

他建议他的领导,把这个地皮又还给魏国。而且还派那个公子繇到魏国当人质,跟魏国搞成友好联邦。然后他再亲自跑到魏国,做魏王的思想工作,直接举这个事例,说秦国对魏国好吧?占领了蒲阳,又还给魏国。现在还派人质到魏国来。魏国可不能不讲信用啊。

魏惠王这时不知道哪根神经发生故障,硬是忘记了张仪可是纵横术的代表人物,是说话最不算话的牛人,居然给他说得满脸堆笑。他觉得秦国这么厚道,自己可不能不够意思啊。于是,大笔一挥,大大方方地把上郡十五个县送给秦国。

秦国用了一个抢过来的蒲阳换了十五个县,又让魏国大大地感激他们,是典型的得了利益还卖乖。魏国呢,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服务实在是太到位了。

秦惠文君一看,张仪干得真漂亮,把那颗相印就交给他了。

公元前325年四月,秦惠文君决定把自己提拔一级,改君为王,从此称秦惠文王。

你是知道的,这时的中国名义上仍然是周王室的天下,全国最高级别的人才可以称王,其他诸侯统统是在大周王朝领导下的诸侯。可现在这些诸侯老早就不把周室放在眼里了——就是周王室自己也都看不起自己了。

以前,只有楚国敢大大方方地称王,称了几百年,周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也就听之任之。但其他诸侯还是老老实实拿着诸侯的大印,不敢私刻大王的公章。直到近几年,魏国和齐国觉得既然周王室都成这个样子,还尊重他个屁?还不如自己直接当大王算了。于是,就纷纷通电独立,自己称王。

秦国本来还想利用周王室一把,哪知连魏国这样连年打败仗的诸侯都不把周王室当一回事了,周王室的利用价值也就等于零了。如果自己还称君,以后跟齐魏在一起时,自己岂不比他们低了一头?

于是,也跟着称王。

称王是大事,得有个献礼工程——这可是咱们的特色。

现在的献礼工程,是放个神N卫星。那时的献礼工程可不是放个烟花就完事,而是要打一场胜仗,杀很多敌人——当然自己也牺牲很多人。

别的国家不好打,但打魏国还是有胜利保证的。

于是张仪又带着部队向魏国叫板,一仗下来,又拿下了陕。

高级间谍

张仪在秦国搞得有声有色,想打胜仗就打胜仗,可他的老同学现在处境就不大好了。

苏秦被赵肃侯大骂一通之后,立刻觉得危机就在眼前,除了把张仪调到秦国之外,自己还要求出使燕国,理由是到燕国之后,想办法把齐国狠狠地报复一把。

赵肃侯当然同意。

苏秦现在虽然制在赵国,但他同时是六国之相,是协约长——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所以,到了燕国,他的身份就是燕的相国。

他跟燕文侯是老朋友了,所以到了燕国,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可没几天,燕文侯就死了。儿子燕易王当政。

齐宣王以为燕国有了大丧,肯定没有什么防备,便发动大军,攻伐燕国,果然一口气拿下十座城。

易王很生气。可燕国虽然是召公的封邑,跟周公的级别一样,但在历史上也跟鲁国差不多,从来没有牛过,所以国力向来不怎么样,现在齐国打进来,也就只能生气了。但他仍然对苏秦说,以前我们响应你搞了个六国合纵。现在齐国打了赵国,又打燕国。这不仅是在玩燕国,更是在玩先生啊。先生要是真有本事,就帮我们收回那十座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