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鞅变法

商鞅投秦

秦孝公即位时二十一岁。

这哥们儿在做王储的时期里,对治理国家肯定有过深刻地思考。秦国本来地皮很大,实力曾经很强悍,可是后来却衰落下去,而且衰落得十分难看。究其原因,就是秦国缺乏人才。国力之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

当年的霸主,谁的手下不是靠一批人才在折腾?

齐桓公自己只做老大,天天吃喝赌嫖,忙得衣服都没有时间穿,但他有管仲这个天才帮他管理,使齐国突然间强大起来;晋文公同样有一大批会混的死党,为晋国的强大卖命,使得晋国称霸近百年;吴国有了孙武和伍子胥,可以打得楚国不剩渣;越国依靠范蠡和文种的策划,硬是把吴国直接从霸主位子上直接往死里打;最明显的是魏国,本来被各大国包围得差点儿喘不过气来,就因为有了李悝、吴起等一批牛人,帮他设计改革蓝图,短短几年时间,就称霸诸侯,对谁都可以猛打一把。而这批牛人一退场,魏国也跟着一步一步地衰败,现在只能让人家欺负了。

所以,老大是关键,但人才更是关键。

要让人家看得起你,你手下的死党必须很牛很猛。

秦孝公在接过老爸的班时,尽管秦国已经从衰落中恢复过来,打韩国、打魏国,基本都是完胜,但他仍然很冷静。

他知道,现在的秦国仍然不能算是强悍的。

虽然周王室近年来多次表扬他们,但在诸侯的眼里,他们的秦国仍然是异族,是非我族类。中原诸侯召开的会议,基本都不通知秦国参加,不让秦国融入国际社会,使秦国在国际上没有一点儿市场。

他身上的任务很重。

他现在必须找到人才,帮助他完成这个很重的任务。

他在即位的第一年,就发表了那个著名的求贤令,说谁向他出谋献计,他就让谁当大官。

于是,一个历史性的牛人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商鞅。

商鞅本来不叫商鞅,而是叫卫鞅。他是卫国的贵族。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成功人士,他也跟很多成功人士一样,从小有着远大的理想。

他是李悝和吴起的铁杆粉丝。

他觉得这两个偶像为魏国搞了一套改革,立马就让魏国强悍起来,到处可以扁人,在战国初级的诸雄中,一枝独大。

于是,他也跑到魏国去。他觉得魏国是一个最会利用人才的集团。

他先投奔公叔痤。那时,公叔痤是魏国的相国,权力大得要命。只要这个位高权重的老人家到魏王那里说他一句:人才难得,他就前程无量了。

公叔痤这哥们儿很眼红吴起,最后把吴起赶到楚国那里,实在是一着大大的臭招使得楚国得到一个大大的改革家,一下就让国力恢复起来,并跟韩国联合,把魏国压得喘不过气。可这哥们在很多地方还是不错的,他的眼光很毒,一看就知道谁有水平,谁没水平。

他知道商鞅很有水平,也认为,如果重用这小子,以后魏国崛起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因为他的性格作怪,硬是没有及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让商鞅当他的接班人。直到他病得只能说最后几句话时,魏惠王去看望他,问他:“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

这哥们也知道公叔同志已经没救了。公叔同志可以没救,但魏国不能没救啊,uisjodio公叔同志说:“请老人家说说,如果你老人撒手之后,我们魏国怎么办啊?”

公叔痤当然不能说,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之类的话,他望着他的领导,泪水汪汪地说:“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呵呵,这个卫鞅虽然年纪不大,但水平实在太牛了。你可以把国家交给他,保证他做得比我更好。

魏惠王此前没有听说过卫鞅这号人,这时看到公叔痤把他说成是比李悝、吴起更牛的人,就觉得肯定是公叔老人家病得脑袋进了大水,胡乱说的。他要是真的这么有水平,以前为什么公叔痤不说?现在都死到临头了,才隆重推出?于是,他只在那里嘿然,没有说出下文。

其实,你是知道的,公叔痤这时虽然已经油尽灯枯,离死没有几厘米远了,但他的脑袋是清醒的。他此前之所以没有隆重推出商鞅,是那个阴暗的心理在作怪。他以为,凭着他跟惠王的关系,他现在在病床上隆重推出,也不迟啊。

哪知,还是迟了。

他看到惠王这个脸色,知道他这个隆重推荐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于是,在惠王准备离开时,他又阴冷地补充了一句:“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显然这哥们儿已经深刻地接受了吴起出境的教训,这时也知道商鞅的可怕程度一点儿也不低于吴起,于是最后就给惠王说了这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