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连横与合纵(下)

伐蜀才是关键的

张仪确实是个牛人,在魏国当相国,达到了把魏国拖向历史的深渊的目的后,又牛哄哄地回到秦国,再牛哄哄地当上了秦国的首席大臣,不说在秦国里,就是在整个诸侯里,谁也没有他这样牛。苏秦走的路子也跟他一样,也是把自己转换成间谍,然后去齐国。他到了齐国,虽然成为齐宣王的红人,但却不能把那颗相印拿在手里,最后给政治对手派出的刺客当街猛砍,从肉体消灭他。尽管他临死时,仍然能报了大仇,把他的智商再表演了一把。但他的这个间谍比起张仪这个间谍来,就有很大的差距了。

两人是同学,也是竞争对手。还在鬼谷子门下时,两人就在暗地里比学习成绩。所以苏秦还多次认为,自己比不过张仪。可后来,苏秦设了个骗局,硬是把张仪送上秦国相国的宝座,张仪又倒过来说自己玩不过苏秦。

但他们的内心世界,肯定都认为,自己应该比对方高一点吧。

两人学的专业是纵横术。而纵横术又分为两个科目。一个是合纵。一个是连横。相当于矛和盾。

当然,这个矛能进攻也能防守,那个盾同样能防守也能进攻。

如果光从字面上看,纵是南北,横是东西。合纵就是南北合作,连横就是东西联手。所以,曾经有人说过,纵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也。

而纵横家们对合纵的解释就不是这样死板了。他们说,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

这话是很有广告效应的。你想想,不管在什么时候,世界上弱的国家总是大多数。这些弱国的领导人虽然天天在国内大喊大叫,自己繁荣昌盛,无敌天下。其实他们最知道,他们脆弱无比,时时刻刻担心那几个超级大国打过来,自己可是连还手的能力也没有。所以,一听说这些纵横家说能够合众弱以攻一强,心里很高兴。于是,纵横家们很有市场。

而连横呢?

纵横家们说,事一强以攻众弱。

他们跑过去对那几个弱不禁风的弱国领导人说,你只要跟着某个大国,让某个大国当你的坚强后盾,谁骂你,你就让某大国打他。谁打你,就跟某大国一起灭他。

于是,这话同样很有广告效应。

至少会得到某个强国领导的人重视。

在后世的人看来,苏秦是合纵派的集大成者,而张仪是连横派的顶级代表。

其实,苏秦刚出道时,是个顽固的连横派。他一下山,就直接跑到秦国来。他的口才很好,竞聘演讲也很有说服力。哪知,当时秦国刚搞定商鞅,对这些说客统统采取排斥的政策针,不管你的道理有多硬,他们统统不听。

苏秦没有办法,只得去从事合纵工作。

而张仪呢,开始却是搞合纵的,去游说魏国。但没有成功,最后被苏秦骗去当连横工作者,大获成功。

从现实来说,连横工作要比合纵容易成功。合纵是把一群弱者合拼起来,最后往往会集中成一群乌合之众,貌似很强大,其实一点儿向心也都没有。苏秦刚挂六国相印时,大家觉得很兴奋,连秦国也怕了很多年,只是缩着脑袋在函谷关那里向关外偷看。直到大战爆发,六国叩关而不敢大战,这才看清了弱者合纵的本质,从此胆子越来越大。

而张仪当了秦国的相国后,依靠强大的帝国做后盾,公然跑到魏国再就业,拿着两个国家的高管工资,魏国居然没有办法。齐楚两国想干掉他,最后把自己的力量跟秦国的力量一对比,就疲软下来。

连我都能看得出纵横之难易程度,张仪和苏秦肯定也看得出。

张仪觉得自己走的路子真对,单身一人跑到敌对国家去,威风凛凛了一把,然后一路风光地回到秦国,再任相国,觉得自己不算牛,谁是牛人?

但这个天下的牛人实在太多了。

这时,秦国又有一个牛人冒泡出来。

这个牛人叫司马错。据说是司马迁同志的八世祖。

这哥们儿也被划于纵横家的队伍里——反正现在是纵横年代,谁不会点儿纵横业务,谁就混不下去。虽然纵横家似乎是战国时代的产物。其实,现在的政客大多都是纵横家。我们几十年前,把地球划成三个世界,我们是属于第三世界的。我们要求第三世界联合起来,还真的可以贴上合纵的标签。

司马错从何时开始在秦国混,连他的子孙司马迁都搞不清楚。

这哥们儿可能天生低调,或者说,是个最有耐心最会抓机会的人。他看到张仪锋芒太盛,自己要是跑出来,除了给对方当陪衬之外,没有别的作用。于是,他就等。只要你还折腾,你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他等啊等,终于等到机会来了。

这时韩国高调伐秦。

按道理,秦国肯定大兵冲出,把韩国猛打一顿,然后划走一块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