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一个秦嬴的崛起(第3/16页)

韩起决定派兵为周王朝靖难。仍然派荀跞出马,副手是赵鞅。

荀跞虽然智商很高,但做人比较低调,城府极深,所以很能容纳赵鞅。只是这场靖难之仗不是那么容易搞定。他停停打打,硬是搞了几年,搞得他自己都累了困了,乱子仍然没有消停的势头。

国际社会对这事的看法很大,觉得晋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么一个小乱子,居然打了这么多年,都打成长烂尾工程了,一点儿霸气也没有表现出来。韩起也急了起来,跟第二把手士锜开了个会,说再这样下去,咱们晋国的脸面都要变成狗脸了。在六卿这个集体里,士家与韩家合作得并不紧密。可到了这个时候,士锜还是不敢投韩起的反对票的。于是,韩起决定,召开诸侯大会来解决这个事。士锜同意。

那派谁去呢?

韩起说,赵鞅吧。

士锜一听,心想他能吗?但他不说。呵呵,那就让他出丑吧。他丢脸跟老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啊。

于是,韩起派赵鞅当晋国全权代表,出使周王朝,主持这次诸侯大会。

这时是公元前517年,赵鞅上任三年,从年纪上看,还属于愤青阶段。但他的表现却一点儿不愤青,而是冷静得很。他跟随荀跞三年,本来并不复杂的战争,硬是玩了三年,复杂得像一团乱麻。在整理这团乱麻时,他学会了冷静,更学会了刚毅果断的工作作风。

当时,参加大会的还有很多小国:鲁、宋、卫、郑、曹、邾、滕、薛等国。

会议的地点:黄父。

会议的主题是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力挺敬爱的周敬王,给他粮食,让其回到首都。谁要是不给粮食,谁就是反动派,谁要是不保卫他,咱们就打倒谁。大家想不到赵鞅的主旨发言,居然这么严厉。赵鞅还真像个大政治家。

他问大家:反对的请举手。

宋国的代表乐大心说,我们到这里来,是大王的客人,他应该招待咱们才对,凭什么还要送给他粮食?我不送。

赵鞅的副手立刻严厉地对他批判了一把,把他批判得一点儿脸面都没有。其他人谁也不敢说什么了。

第二年,这个动乱就彻底平定了。

平定了这个动乱,对周王朝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但对于赵鞅而言,意义实在太重大了。荀跞折腾了三年没有搞下来的事,他一年就全部搞定。

这次大会,史称“黄父会盟”。

董安于的预见

韩起的具体出生时间,没有记载,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位老爷子的寿命很长。他是韩厥的儿子。其他六卿都换了几代人,他仍然占着位子没有死掉。他的长寿对赵鞅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他再怎么身体健康,再怎么长寿,他也是人,是人都必定死掉。公元前514年,晋国这位久经考验的领导人终于死去。

按照论资排辈的上位规则,魏舒接过韩起的班。

魏舒就没有韩起老人家的运气了,才当家作主几年,就在一场意外中死去。

于是,士鞅登上历史舞台。士鞅不是什么好鸟,又贪又阴险,对曾经跟他有矛盾的魏家给予大力打击。

赵鞅这时也已经变得成熟,知道韩起、魏舒一死,他们这一派的力量已经变弱了。他躲在一旁,进行了一番总结,知道韩家和魏家的老大一完,势力就跟着疲软,主要是手下人才不多,也没有拉拢到足够的民心,全靠一人之力,等这个强势牛人一死,整个这一派就一口气沉底,要恢复元气,至少得等几十年。

于是,作为韩赵魏势力的代表人物,他没有直接面对士氏,进行权力争斗,而是老老实实地退下来,在自己的封地里进行改革,打造一块坚固的根据地。

首先,他大量网罗人才,一下就把董安于、尹铎、傅便、邮无恤、史黯、窦锜等人收到自己的帐下,为他卖命。然后打造自己的国际形象,跟很多国际名人交住。

当然,光做这些形象工程还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还得开发一些惠民政策,让老百姓也拥护你。

当时,六卿斗得你死我活,但都还注重民间力量,知道民心是可用的,因此老早就在自己的封地里实行土地改革。当时仗量田地可不像现在这样,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用的是国际标准的尺子。那时的测量器是脚步,百步为亩。六卿为了拉拢民心,早先时候就突破了这个仗量规则,要一百零几步为一亩。范氏、中行氏、智氏比较自私,派出的测量员却都是矮子,不但步子迈得短,而且数量也没有突破几步。魏氏和韩氏又比他们大方一点。赵鞅却规定,在他那里亩制是:以一百廿步为宽,以二百四十步为长,大大超过了另外五家。

于是,赵地民心大悦——不悦才怪。

更要命的是,其他五家都还让老百姓交农业税,赵鞅干脆来个“公无税焉”。呵呵,当前些年,我们取消农业税时,大家高兴得见面就笑。哪知,三千年前的赵鞅就曾经取消过农业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