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一个秦嬴的崛起(第2/16页)

那时是典型的世袭制,老爸死了,只要还有儿子,不管这个儿子年纪多大,全日制学历有多低,都得接过老爸的枪,坐上老爸的位子,行使老爸的权力。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接管这些政治遗产,那是很幸福很风光的。

可现在,晋国和平吗?

当时赵鞅多少岁?

我们只知道他老爸死的那一天,离他死去的间有整整五十年。如果他只活六十几岁,那么,他接他老爸的班,也就只有十多岁。你是知道的,当时,能活六十多岁以上的人,实在是稀有人士。

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他上位时,年纪最多相当于一个初中毕业生,放到现在,天天还跟家长闹着要压岁钱上网吧。可他那时已经成为下军佐。

晋国的执政制度不像其他的诸侯国那样,分什么大夫之类,而是非常体现先军政治。六卿所坐的位子分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赵鞅是下军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下军的副司令,在六卿的排名中,排在最后面。

当时六卿的排名是:中军将韩起、中军佐荀吴、上军将魏舒、上军佐士鞅、下军将荀跞、下军佐赵鞅。

中军将是第一把手。

当时的六卿虽然表面上很和谐,其实个个都在磨刀霍霍,要把其他同事搞定,然后把对方的大权拿在自己的手上。所以,在这个领导集体里混,你要是稍一不小心,立马就大祸临头——这些卿族,杀政治对手的业务十分熟练,一旦动起手来,不将你满门抄斩,绝不罢休。

这一点,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赵氏家族。如果当时,不是韩厥救了赵武一命,现在赵家早就灭绝了。所幸的是,现在第一把手正是韩家。

韩家是赵氏的传统盟友。

于是,在赵成挂掉后,韩起仍然让赵氏挤进六卿这个领导集体。

有了这个保护伞,赵鞅这才得以成长起来。

六卿的争斗非常残酷和激烈。

当然,这个残酷和激烈并不时时上演。

当这个领导集体里的第一把手是一个强势人物时,大家表面都会笑嘻嘻的,都会经常在饭桌上碰杯,都会在镜头前面握着手,在主席台上亲切交谈。可是一旦风云变化,立刻大刀闪亮,老子要杀的人就是你!

赵鞅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里混的。

韩起是个好领导,他让才脱离小屁孩时期没有几天的赵鞅当了第六把手,并不是只想让他在高层里混,当个吃空响的高级公务员,而是真心地帮助他成长起来。

赵鞅上任没几天,韩起就让他走进公众的视线里。

赵鞅第一次出场的机会是出使周。

此时,周虽然没有多少人记住了,但周王仍然是大家的共主,是名义上的全国第一把手。诸侯很乱,而周王朝也乱。

现在是周景王姬贵在位。这哥们儿在位二十五年了。如果总结起来,这二十五年,实在是不平凡的二十五年。这个不平凡主要在于,周王朝的财政赤字空前,数额几乎年年创历史纪录。

这位大王缺钱缺到什么地步?

连日用器皿都得向诸侯们伸手。

可是当时的晋国硬是经常不给这位共主提供这个方便,因此,他对晋十分不满:你是霸主,可你也是属于我们姬家的啊。

有一次,那个赵鞅的上级荀跞代表晋国去参加他王后的葬礼时,两个人在一起吃饭。服务生端酒上来,姬贵就指着那个酒壶说:“呵呵,这个酒壶是鲁国送给俺的。其他各国都给俺送了好多东西。你们晋国从来没有送过这些东西给我啊。”

荀跞一听,心里可能有点儿难受。可他那个跟班籍谈大概平时牛惯了,这时就出来帮老大据理力争,大声说:“以前晋国受封时,中央王朝就没有给过晋国什么东西。现在我们晋国又很忙,没有时间送这些东西过来。”

姬贵一听,立刻转过脸来跟籍谈理论,说中央王朝给晋国的东西多了去,比如密须的名鼓以及大辂车,阙巩的铠甲,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等等,你们的文公全部接收过去了。你怎么说没有给过你们?再来说说你的祖先吧。你们家族本来是帮晋国管理典籍的,所以你们才叫籍氏。管理典籍的都健忘到这个地步,你还在这里乱叫,算是有种了。

籍谈一听,这才知道,有时是不能乱多嘴的。

最后,姬贵说了一句: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成语“数典忘祖”的原版。

姬贵虽然创造了一个成语,显得很有文化。可他再怎么有文化,也挽救不了周朝的命运,连王朝的财政也挽救不了。最后,他也在贫困中死去。

周景王生在一个低迷的年代,注定他死得也很窝囊。他死后,他的儿子们乱成一团。他任命的接班人姬猛即位,不几天就给人家砍了,然后第二个儿子上位,就是周敬王。可是其他王子仍然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