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灭楚与复楚(第8/9页)

楚兵收复了他们的首都。

然后派人过去,通知楚昭王回国主持工作。

楚昭王这时很爽。他结束了流亡生活,又成了国家元首。他一回到首都,立马就宣布要来个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当然,要报吴国那个仇,他是报不了的。但他要报本国人的仇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向随国逃亡的途中,来到成臼,要渡河过去。哪知,那个蓝尹锜却不管他,弄到船之后,先把自己的家属送过去,硬是不让领导先走,气得楚昭王想吃了这家伙的肉。

这时,他回到王宫里,最先想到的就是把那个蓝尹锜拉过来砍了。可子西不同意,说这样做就会跟那个子常一样太没有素质了。楚昭王看到子西反对,只得说那就不杀了吧。

仇可以不报,但恩是一定要报的。于是开了个大大的表彰大会,表彰了一大批有功之臣。当然,功劳最大的是那个申包婿。楚国能有今天,全是靠他哭出来的。

可申包婿就是申包婿,他说他之所以复楚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是为了得到表彰的。他怕楚王硬表彰他,就卷起包袱跑了。呵呵,古代的人,你就是想不通。现在你还找到这样的人吗?做了点好事,恨不得天天跑到镜头前面大喊大叫,即使没有什么功劳,听说给个脊梁奖,也满脸笑容地接受,接受得好像自己真的是十三亿人民的脊梁了。

楚昭王那个妹妹也很有意思。楚昭王说,妹妹啊,你现在也该到出嫁的年龄了,再呆下去,就会变成剩女了啊。

可妹妹却说,要嫁就嫁钟建。他背过我啊。

楚昭王同意。

这一战算起来,秦国大大地出了风头。你想想,当时,吴国在楚国前线的指挥官是谁?

孙武,伍子胥。

两大牛人。其中一个还是后来军事家们的老祖宗。另一个也是大大牛人,军事能力也不比那个军事家老祖宗差多少。

可就是这个组合,硬是给秦国的两个一点儿没有名的将军搞定。

我一直对此战的结果有点儿想不通,也有点儿不信——以为历史学家们写错了。

但后来,我相信了。

原来,整个过程并不是这么简单。

当吴兵还在楚国那里屠杀楚兵的时候,越王元常却来个乘虚而入,大举侵略吴国。

恰在此时,秦兵也杀了过来。

于是,形势就这样大变起来。吴国立马陷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吴王想回去打败越国侵略者,可秦国的虎狼之师却难以摆脱。而更让吴王吐血的不是秦国和越国,而是那个夫概。

这哥们儿被秦兵打了个大败之后,不再恋战,而是当场跑路,狂奔回到吴。当然,他要是只回吴国起兵来个保卫祖国,为吴王解除后顾之忧,那也是一件好事。可这哥们儿也不是好人。他回到首都之后,转头一看,哥哥吴王不在,几大牛人也不在。现在只有他是一个牛人。呵呵,现在首都可是老子说了算,当第一把手的感觉还真不错。

于是,大概的内心世界就膨胀起来,也不把形势分析一下,现在吴国境内虽然是你说了算,可吴国的枪杆子却跟着吴王在楚国打仗——虽然现在打了败仗,但并没有多大的损失,要是脱身回来,跟你算帐,力量还是绰绰有余的——居然通电称王起来,宣布从今天起,夫概是吴国的老大。那个阖闾只能称前吴王了。

你想想,阖闾能答应吗?他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回师,剿灭野心家夫概。

夫概这才知道,没有部队撑腰,你的野心再大也是没有用的。他当机立断,逃到楚国请求政治避难。楚昭王这时表现得很够意思,立刻把棠溪封给他,让他继续过着贵族般的幸福生活。

吴国的主力就这样回了国。

而伍子胥、孙武、白喜三个牛人仍然在楚国。这时他们手里大概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而且这些部队都不是主力部队,充其量只是全国武装力量的边角废料,于是,给秦兵打了个大败。

三个牛人看到这个形势,知道再打下去,估计又会是个大败。于是就找了个理由班师。

孙武说:“呵呵,打了这么牛的仗,也够意思了。”

伍子心胥说:“自从有霸主帝王以来,还没有哪个臣子这么报仇过了。老子满足了。咱们可以回去了。”

话虽如此,但两个大牛人给两个一点儿不牛的秦将打败,心里肯定很酸。可酸又有什么办法?有时,有好的软件,还必须有好的硬件配置。光有军事家,没有士兵还是不行的。

秦国这些年来,似乎没有做出什么可以吸引人眼球的事,默默无闻了很多年,这时突然出手,居然把已经亡国的楚国恢复起来,这个成就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以前,别的霸主也做过为其他诸侯复位的事。但那都是处理国内的事,大多都是某个诸侯兄弟残杀,法定接班人被非法定接班的兄弟赶下台,然后霸主发兵过去,帮法定接班人扶上宝座。这都是干涉内政的做法。而秦哀公这时却把一个被另一个国家灭掉的国家恢复起来。而且这个国家居然是当时国土面积最大的楚国,是曾经牛了几个世纪的大国。秦哀公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彩,属于一点儿也不牛的人物。而且从他的这个谥号上可以看得出,他死后,谥为“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