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49/60页)

窦建德的英雄,不在于他的军事能力有多突出,而在于,在山东群盗中,他是唯一一个有政治主张、讲道德仁义的,他的成就,靠的更多是政治宣传。

如窦建德夏军这样的部队,他们更多的,乃是拥有一股锐气,因此,只需要磨掉他们的锐气,击败他们,就易如反掌。

窦建德果然没有将唐军放在眼里,他的三百骑兵作为先锋,渡过汜水,而后在距唐营一里处停下,而后,夏军使者跑到唐营前搦战:“可否派数百精锐武士,陪我军一战?”李世民派出的,乃是王君廓率领的两百长矛军,这次先锋战也很诡异,两方或进或退,且战且走,也没有能真正分出胜负,而后,双方各自回营。

此时,王琬同志出现了,他骑了一匹杨广的青毛马,盔甲鲜明,然后大模大样的从侧方走到唐营阵前——干嘛去呢?恕我用个不太文雅的词——找抽。

王琬的找抽行为,就把尉迟敬德给惹怒了,正在李世民赞叹这是一匹好马时,尉迟敬德突然出列,表示愿为大王夺下这批宝马。李世民当然不同意,毕竟有危险,他不能让自己的大将,为了一匹马,而冒如此风险。但是,尉迟敬德已经无法按捺,带着另两外骑将,突然冲出了营帐,狂奔向王琬处,还没等王琬反应过来,尉迟敬德已将其一把搂住,于是,三位唐将拉住缰绳,牵马飞奔回营。夏军看了个目瞪口呆,但看到尉迟敬德如此骁勇,也竟无人敢上去阻拦。

然后,战斗阶段性结束;窦建德没有出击,唐军也按兵不动。

只是夏军从早上七时到下午一时一直在列阵以待,彼时又值初夏(农历五月初正是初夏时分),大中午烈日暴晒,也让人难以忍受,夏军渐渐撑不下去了,纪律涣散的问题开始暴露,有人已经坐下来休息,更有人已经开始争夺饮水,一群人四处徘徊,心神不定,已有撤退之象。

李世民知道,机会到了。于是,李世民令宇文士及率三百轻骑出击,经过夏军阵地西端,向南狂奔。当然,宇文士及的目的不是破敌,而是试探——李世民交代他,如果你经过夏军营帐时,夏军纹丝不动,你就立即退回来(这说明夏军依然纪律严整,勒兵以待,不好对付),而一旦夏军出现骚动,你就立即进攻。

当宇文士及出现时,夏军的反应乃是一片哗然,李世民大喜,知道时机已到,于是立即带着轻骑作为先锋挺进,主力作为后续,向东直冲夏军营帐。

此时窦建德正在干什么呢?答案是——开会。为什么在这种时候会开会呢?因为,窦建德压根也没想到,唐军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击。为什么窦建德会没有想到呢?因为,李世民已经释放了一系列的烟雾弹,制造了足够多的假象。

事情,要从李世民四月三十日晚上得到情报后说起。当时,李世民就已经有了一个计划,计划的名称叫——将计就计。

第二天,李世民率军北渡,留一千匹马在黄河小岛上吃草,这都是释放给窦建德的假象——这让窦建德认为,唐军在虎牢,并没有做好决战准备,因为,主力已经北渡,战马也在放牧。留在假象背后的真相是——晚上,李世民回到虎牢。

在窦建德的三百骑兵前来搦战时,李世民也没有按照常理,也派出骑兵相迎,他派出的是王君廓的长矛步兵,而且,他也没有让王君廓全力一搏,这是另一个暗示——唐军阵内,果然没有战马,要不然为何派步兵出迎?唐军的主力果然不过尔耳,彼寡我众,破之必矣!

然而,这次的真相,更加令人震惊——就在夏军得意忘形之时,李世民已经派人去秘密召回了放牧的战马……

因为这一系列假象,窦建德根本没有想到,唐军会选择此时出击;而因为隐藏在这一系列假象背后的真相,其实,唐军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当唐军大股部队杀入夏军营帐时,夏军的反应自是可想而知了。文武百官顿时大乱,纷纷奔向窦建德;而窦建德此时正想下令骑兵出击,但却被这堆惊慌失措的官员堵住了去路,只能先指挥他们退出……就在窦建德指挥文武百官撤退时,唐军如山呼海啸一样杀到,窦建德自是无力反击,只能向东坡撤退。

唐军窦抗(窦荣定的儿子,杨谅叛乱中,被李子雄伏击的那个哥们)紧追不舍,但被窦建德的护卫部队阻挡,稍稍受挫。

此时,李世民率领骑兵杀到,顿时令唐军气势爆棚。

淮阳王李道玄(李世民的堂弟,曾祖父为李虎,祖父为李虎第五子)率军左冲右突,一路杀到了夏军的阵后,而后又回身进攻,再次冲到夏军的阵前。在前后冲突之际,飞箭流矢不断射来,李道玄身中多箭,身上被扎得跟刺猬一般,仍不言后退,反而勇气倍增,又弯弓射箭,无不命中。李世民见其骁勇,给他换了匹马,又令其随从李世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