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38/60页)

除了王家人,王世充已经无人可以相信……

除此而外,世充亲率军队,左辅大将军杨公卿率领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率领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率领外军二十八府步兵,总计三万人,严阵以待,以敌唐军。

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王世充才敢用外姓人……

当日,唐军的先锋罗士信包围慈涧(洛阳城东),王世充率军三万前往救援。洛阳的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一周后,剧本稍微有点跑偏——李世民在率领轻骑侦查时,突然遭遇郑军,彼众我寡,道途险恶,瞬间,李世民便被团团围定。

然后,李世民用自己天神下凡的表演重新让剧本回到主线——且说李世民前后奔驰,左右开弓,弦响之处,郑军纷纷落马;李世民遂生擒郑军将领燕琪,郑军见唐军悍勇,遂最终撤围。

当李世民历经千难万险回到大营时,浑身已经被泥土和鲜血包裹,以至于守军居然不认得他,视之为敌,直到李世民脱下头盔,大声呵斥,守军方才发现乃是主帅回营,才开门接纳。

吃了大亏的李世民,在第二天就发动了反扑——他率领五万精兵,逼向慈涧,呼应罗士信,王世充见李世民大军压境,也就只能撤军回城。

接下来,摆在李世民面前的课题是——攻城。

这个课题当然不好攻克,因为,在劣势下守城,乃是王世充的成名绝技,当日李密攻打洛阳多时,一度也曾屡战屡胜,但是,笑到最后的,却还是王世充。因而,李世民准备如何攻关呢?他的想法是——先把洛阳围起来。

之所以要围城,是因为如今的王世充,有锐气,却无耐力。当日王世充能守洛阳,很重要的原因,王世充还有隋朝这面大旗,如今,隋朝这面大旗倒了,而郑国的大旗并没有竖起来,王世充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危机。王世充想要尽快摆脱困境,所以,他具备三板斧,有锐气;但是,一旦王世充无法尽快决胜,郑国的统治危机就会像毒瘤一样,慢慢将他吞噬,王世充等不起,他没有相持的耐力。王世充如今就是一头困兽,对付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困着他。

于是,李世民下令——

史万宝自宜阳进军,占领龙门(洛阳城南);

刘德威穿过太行山,东下包围河内(河南省沁阳市,位置在洛阳北部);

王君廓(这位是唐军中的王君廓,跟王世充有个侄子同名)自洛口出军,切断洛阳的粮食补给线(洛口仓是洛阳城外最大的粮仓,当日李密能够在攻城时占据优势,就是因为占领了此地,拥有了粮食上的优势);

黄君汉(大家还记得黄君汉这个人么?没错,就是此人,当日释放了狱中的翟让,一举开启了隋末乱世。他又一次出现了,只不过,这次是作为唐军的将领)自河阴出发,攻击回洛城(河南省偃师市北,回洛仓乃是洛阳城外又一个重要的粮仓,李密曾在此跟隋军多次争夺);

李世民本人,则在北邙山下列阵连营,向洛阳施加压力。

一旦李世民的战略部署通通实现,王世充将会面临比李密围城时更大的困境,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的,凶猛的反扑势在必然。

八月十四日,黄君汉派部将张夜叉率黄河舰队攻击回洛城,一战而克,生擒守城将领达奚善定,附近二十余座村落堡寨纷纷投降;张夜叉乃烧毁了河阳南桥,而后撤退。王世充立即派太子王玄应率军前往救援,然而最终无法夺回回洛城,只能在回洛城西另筑新城,派军驻扎,寻机夺回。

就在这一天,王世充和李世民在青城宫一带扎营,隔河对峙。王世充曾隔着洛水向李世民喊话,表达了他希望双方和平共处、互惠共赢的想法,当然,李世民连鸟都没有鸟他,只是让宇文士及冷冰冰的回绝了他的和平提议。

李世民的围城攻略稳步推进,而王世充的困境则日甚一日。

九月十三日,郑国显州总管田瓒率所统领的二十五州投降唐王朝,自此,襄阳跟洛阳间的联系被彻底切断。王世充派去襄阳的侄子王弘烈,遂无法加入战局。

当日,史万宝向显仁宫挺进。

九月十七日,唐将王君廓进攻轩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取得胜利。而后,王君廓用伏兵之计,击退了郑军的反扑,而后一路向东挺进,直到管城(河南省洛阳市)。因为王君廓的英勇表现,李渊下诏褒奖。

当日,郑国尉州剌史时德睿率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