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36/67页)

吞并赵破阵的队伍后,杜伏威声势大涨,有了数万人马。

大业十一年十月,声名日渐显赫的杜伏威迎来了江淮一带的起义军又一大佬——李子通。李子通干什么来呢?是投奔杜伏威的。其实吧,李子通跟杜伏威某种程度是同病相怜,一开始,他们都是准备去跟左才相,杜伏威不受待见,只能出来自立门户,而李子通呢,是因为他性格宽仁太得人心,遭到了左才相的嫉妒,无奈之下只能南渡淮河,来投奔杜伏威。

杜伏威手下有几万人,而李子通呢,则带过来一万余人,说实话,杜伏威这个老大,也比李子通这个小弟强不了多少。老大对小弟没有绝对压制,麻烦就来了。李子通这哥们也不是善男信女,刚投奔左才相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一不知名小卒,但是,当他离开左才相的时候,手里却有了一万多人。这说明啥?这说明李子通可不是个当小弟的材料,他有一颗当大哥的心。

当李子通意识到杜伏威其实也不过尔耳时,他就有了抢班夺权的野心,于是,某日趁着杜伏威不防,李子通突然发动兵变,准备一战而擒之,要取而代之了。杜伏威哪知道自己领回来的居然是头恶狼?根本想都没想到自己会被李子通给算计啊,当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李子通部下的追杀下,身受重伤。得亏他有个养子,名叫王雄诞,义薄云天,一看义父被暗算,就背着他躲到了芦苇丛中,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杜伏威刚被江湖中人算计,那边隋军也不甘寂寞,来的是谁呢?大将来整。来整是谁来呢?来护儿的儿子。来整这名儿也是奇,他这是来整倒霉催的杜伏威了。

杜伏威刚刚身受重伤,伤势没好利索呢,碰到隋军进攻,自己也无法亲自指挥,这下又输了个稀里哗啦,得亏是自己有个部将叫西门君仪的,他老婆王氏有力气,背着杜伏威就逃,王雄诞则带着部队殿后掩护,如此这般,这才逃得一命。

那边李子通什么情况呢?李子通这叫损人不利己啊,他以为干掉杜伏威之后,地盘就他的了,淮南就他说了算了,结果,内讧刚结束,隋军的进攻就来了,这下输了个稀里哗啦,带着残军败将,逃到了海陵。

不管李子通什么情况,反正杜伏威是惨了,先被“自己人”暗算,又被官军攻击,两次都是自己手下背着出去才捡条命,这悲催,也甭提了。大败后的杜伏威,曾经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四处打游击,然后靠着往日攒下的威名,吸收流民,积蓄力量,半年之后,他终于恢复了些元气,部众数万,又攻占了六合。

因此,其实杨广刚到江都的时候儿,起义军这边的情况是不妙的,元气大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杜伏威跟李子通二人已经是不共戴天,而左才相呢,则跟个独行侠似的,本人又没什么大出息,就只会抢抢杀杀,成不了气候。所以,杨广来江都虽然是自杀,但如果自己能好好干,让老百姓满意,还能混个缓刑,至少这边的起义军,是能够搞的定的。

结果杨广是怎么干的呢?据《资治通鉴》说:

杨广这一来江都啊,附近的官员当然得来求见了,好歹拍拍马屁,也好在仕途上有所助益啊。杨广也不含糊,标准很明确——送的礼够不够分量;送礼送到了位了,不用多说,升你的官儿,礼送的不到位,那就对不住了,一边歇着去。

有两个代表人物,因为送礼送的好,而发达了。一个是王世充,他献了一面铜镜屏风,结果升官了;另一个是赵元楷,献的是珍馐美味,而且是杨广没吃过的珍馐美味,也升官了。

大家伙一看,我靠,原来升官这容易,还说啥?于是各县纷纷盘剥百姓,就指着能榨出点油水来,献给杨广,好升官发财呢。

老百姓就苦了,一方面,被土匪给抢着,另一方面,也被地方政府给榨着,眼见就没法活了;加上本就闹饥荒,老百姓于是就只能吃树叶吃树皮了,要么就吃观音土,到后面,连这都吃不上了,那怎么办呢?人吃人。苦到这份上,其实国库里有粮食,前面我们也说过,隋朝是有义仓制度的,就是防备这种时候的,但是,因为杨广同志是这样的老大,底下办事儿的也不敢造次,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巴巴瞅着老百姓饿死,也不肯开仓赈济。

老百姓苦到这份上,王世充同志还有闲情逸致帮杨广选美呢,而杨广同志一看王世充那么是想,于是更加对他宠幸有加了……

大家想必已经无语凝噎了吧。杨广压根就不想要混个死缓,他是想死刑立即执行,他是想趁着自己还没死的时候,该玩的玩,该吃的吃,该享受享受,别以后见了阎王有什么遗憾,他这哪是在祸害老百姓?他这是祸害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