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24/67页)
一个人,在吃了败仗的情况下,居然能够谋划到这种地步,居然还能够用如此巧妙的手段败中求胜,除了说李密是天才,实在没有更合适的词汇了。
王世充和李密,这是隋唐之际的一对老对手,这是他们第一次照面,以后,他们的恩怨纠结,就再也没有断过,枭雄与英雄的较量,拉开帷幕了。
王世充虽然被李密反败为胜,但是,只伤亡了两千多人,还算过得去,没有伤元气。然而,不管怎么说,跟江南义军作战从无失手的王世充,已经意识到,他面对的这个对手,可不是他从前碰到的那些泥腿子,他得放聪明点,至少也得谨慎点了。于是,此败之后,王世充就学乖了,再也不主动出击了。
王世充本以为,自己吃了这么一败仗,就算不被免职,大概也要受些处分了,但是,他碰到的顶头上司是越王杨侗。
杨侗当时很小,他是杨广的孙子,长得非常英俊,而且个性跟爷爷也截然相反,非常宽厚。大家想必还记得,当日仓城一战,刘长恭同志贪功冒进,一心想着“温酒斩华雄”,结果被李密打了个稀里哗啦,把弟兄们全丢了,自己一个人灰溜溜逃回来的故事吧,败得比王世充这次是惨多了。要照着一般人的心思,你这差没连底裤都输了,还敢回来见我?自行了断吧!但是杨侗怎么办的呢?这孩子真是宅心仁厚,那是温言抚慰啊,根本没治刘长恭的罪。
如今王世充嘛,其实比刘长恭强多了,这种败仗,都不叫败仗,所以,宽厚仁爱的杨侗,当时派了人,去慰劳王世充,就跟王世充打的是胜仗一样。同志们,王世充这个人,老实说名声不太好,我也觉着他名声不好,但是,他也有可爱的时候,比如这次。王世充一看,自己吃了败仗,杨侗不怪罪也罢了,居然还来慰劳,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情何以堪?
王世充觉得情何以堪之后,面子也挂不住,也不想窝窝囊囊的守下去了,他娘的,不干翻李密,他王世充以后还混不混?于是,当即派人去下战书,告诉李密,他娘的,老子王世充也不是怂包软蛋,咱就堂堂正正结结实实来一场,决个胜负,也省得老子被人耻笑!
于是,接下来,李密PK王世充,第二战!
这次的战壕,变成了石子河。双方据河列阵,李密布军南北长达十余里,阵仗还是很大的。于是开战。
翟让先上——基本上每次都是翟让先上,当炮灰习惯了;当然了,翟让每次先上都是一个结果——输。这次也没什么例外的,王世充也不是好惹的,翟让又输了,当然了,输多了也习惯了,退呗。
翟让一退,王世充想着是来报仇的,于是就追,然后就追出了问题。啥问题呢?因为翟让的输,这是计划中的,他的退,也是计划中的,不输不退,那才叫奇怪;翟让输和退,很自然,自然到王世充这种久经战阵的老狐狸都认为没猫腻,结果吃瘪吃大了。王伯当、裴仁基,瓦岗寨中的真正战将,突然从旁横断其后,李密又率中军纵击,这王世充,咔咔咔,被截为三段,大家说,这还不输,不就见鬼了吗?毫无悬念,王世充再次大败,被迫西逃。
王世充本来是想找回场子的,但是,事实证明,找场子这个事儿,得谨慎,得周密,不能冲动,王世充就冲动了,冲动是魔鬼啊。
李密又赢了,大家伙都挺爽,只有一个人不怎么爽。谁呢?翟让!翟让之所以不爽,道理很简单,仗打赢了,但跟他关系不大——他是输的了,他也想找回场子啊,要不然以后在瓦岗军,还怎么混?他想追,一鼓作气,把王世充老巢一块端了。但是,李密不同意,说天晚了,咱回吧,以后有的是机会;这大晚上的,还不如回去睡觉,明天请大伙美美的吃一顿。翟让没辙,那就回了。
次日的这场宴,就是传说中的鸿门宴。
晁盖和宋江的故事,终于要有个了结了。
瓦岗风云Ⅷ——“宋江”诛“晁盖”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闹内讧可说是屡见不鲜。
内讧从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第一次农民起义)就开始了,揭开序幕的是陈胜部将武臣在赵地称王,而后,韩广在燕地称王,周市拥立魏王咎,田臧诛杀吴广,秦嘉拥立楚王景驹,如此种种,起义军终分崩离析;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也不免俗,光武帝刘秀的胞兄刘縯,就在权力斗争中被更始帝刘玄所杀,实力不逮的刘秀除了晚上默默哭泣、泪湿枕席之外,竟也只能虚与委蛇,以待来日;
唐末的王仙芝黄巢起义,双方也不免在降唐与否的问题上颇多龃龉,黄巢甚至怒殴王仙芝,致使其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