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23/67页)

大业十四年八月,河南、山东洪灾,本就灾情严重的两地,更是局势危殆,饿殍遍野,僵尸伏路;隋炀帝也下诏开仓济民,但是,黎阳的当地官吏,大概早把赈济的差事当成是肥缺了吧,赈济工作很不奏效,两地灾民,日死者以数万计。哪里有灾荒,哪里有饥民,哪里就有反抗的种子,徐世绩当时就建议李密:“天下大乱,本来就是因为饥荒,如果能拿下黎阳仓,我们就能彻底成就大事了!”

目标——黎阳仓!

过程一句话带过——李密派遣徐世绩率领麾下五千人从原武(河南省阳原县西南原武镇)北渡黄河,会同元宝藏、郝孝德、李文相及洹水叛将张升、清河叛将赵君德共同攻打黎阳仓,一战而克,随即占领。占领黎阳仓之后,李密下令开仓赈济,令饥民随取随食,旬月之间,李密军势大振,得众二十万。

李密声威所向,各地无不披靡——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相继投降李密。窦建德、硃粲等人亦派人前往归附李密……

当时有个神秘人物写信给李密进言,此人是泰山道士徐洪客,他认为:“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可成功……乘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流东指,直向江都,执取独夫,号令天下。”徐洪客认为,应该趁着这当口还未“兵老师疲”的时候,就立即出兵,攻打江都,搞定杨广,以此号令天下。

徐洪客的看法倒是挺有意思。

民国时期的桂系老大李宗仁,当年出兵援助唐生智后,又跑到广东,游说国府要员发动北伐。当时跟蒋介石会谈的时候,李宗仁就极言立即北伐的重要性,其中有一条,就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享福享惯了,很容易出现“兵老师疲”的情况——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杨希闵、刘震寰。

李宗仁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后来国共北伐能成功,能推翻北洋政府,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兵锋甚锐。粤军第四军,桂军第七军,就是其中代表。

因此,徐洪客的看法也有道理,趁热打铁确实是可取的,只是,到底该不该去江都,这需要讨论。以笔者而言,取不取江都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李密的对手,现如今已经不只是杨广一个了,不是搞定杨广就能搞定一切的。

李密跟笔者的看法,可能比较类似,他倒是不觉得徐洪客的这个建议有多切中肯絮,但是,至少,徐洪客的建议还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密壮其言,以书招之。只是呢,不知道为啥,徐洪客再也没了动静,也没人知道他在哪。所谓神秘人物,不外如是吧。

现在来清点一下战场吧。洛阳城外的粮仓,洛口仓,回洛仓,黎阳仓,已经全都被李密占领了,东都已经岌岌可危了,因此,隋军也该动手了。

在杨广诏令的人当中,王世充、韦霁、王辩都来了,还来了河内通守孟善谊、河阳郡尉独孤武都,唯一一个迟到或者说没到的,就是王隆了,但是,差不多也够了,杨侗将援军和东都军合兵一处,将近十万多人,然后令王世充节度。

战场——洛口,战壕——洛水,交战双方:李密、王世充。

主动出击的是王世充。次年二月底,王世充夜渡洛水,在黑石扎营,次日,分兵守营,而自己去率精兵出击洛北。

当王世充突然出现在洛北的时候,大概瓦岗军是吃了一惊的,没有想到王世充会这么快;但是已经来不及吃惊了,对手上门了,那就只能迎战了。李密亲自率军渡洛水,与王世充接战,但是事出仓促,李密大败,柴孝和溺死。

于是,王世充赢了,李密输了?当然没那么简单,李密虽然大败,但是,还是想出了败中求胜的招数。当时李密兵败后,兵分两路,李密亲率精锐渡洛南,而其余大部则东走月城。王世充当然只能追一支部队,忙里忙慌的,当然也看不出李密在哪里,就拣软柿子捏吧,于是,王世充去追击东走月城的那支部队。

有人要问了,这不过以小败换大败、保条命的路数,怎么能算败中求胜呢?不要急,很快李密就要图穷匕见了。李密率精锐渡洛南,是干什么去呢?当然不是逃命去,而是反击去!李密兵分两路,引开了王世充之后,就率部直杀黑石——没错,王世充屯兵的老巢!王世充那些手下,一看李密气势汹汹奔着老巢就来了,当时就慌了,慌到什么地步?一天之内,举了六次烽火。同志们,当年长孙晟忽悠启民可汗的时候,也只是四面举烽哦。

当时王世充正在月城呢,正想着围歼了李密的残部呢,结果,黑石方向举了烽火,而且,不是一次,是两次,三次,四次,五次,他妈的——六次!王世充知道,这他妈可是麻烦大了,老巢要是被李密端了,自己也不用混了,于是,也管不上围城了,赶紧回师,救援去啊。王世充回师救援,当然早在李密的计算之内,这场败仗当然无论如何是躲不过去了,于是李密大胜,斩首两千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