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第5/10页)

先来说说吐谷浑国名的由来吧。

公元283年(晋太康四年,司马炎在位),鲜卑慕容部的首脑慕容涉归去世。慕容涉归有三个儿子,庶长子为慕容吐谷浑,在慕容涉归在世时,慕容吐谷浑得到了1700户的部众,嗣子为慕容廆,幼子慕容运。

然而,慕容涉归去世后,嗣子慕容廆却未能继承他的位子,他的弟弟慕容耐篡夺了权位,而慕容廆和慕容运,则被迫流亡。一直到公元285年,慕容耐为部众所杀,慕容廆才最终回归,继承了部族首脑的位置。

慕容廆和慕容吐谷浑,兄弟间原本关系很好,但是,因为有人挑拨,二者的关系变得渐渐不和谐起来,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兄弟二人撕破了脸皮。这件小事是,兄弟二人的部落发生了马群撕咬踢斗事件。

事后,慕容廆居然派人去质问慕容吐谷浑:“父亲为我们划好了畜牧的疆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为什么不走的远远的,而致使马群相斗?”

慕容吐谷浑很委屈,也很愤怒:“马是六畜之一,撕咬踢斗本是稀松平常之事,何至于竟然迁怒于人?如果你要我走的远远的,那也很好,只怕我们以后再会无期,我会走到万里之外。”

说完,慕容吐谷浑便带着他的部众,头也不回的西迁了。

此时,慕容廆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感到非常后悔,派人去追慕容吐谷浑,并向他道歉,请他回来。

然而,慕容吐谷浑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告诉使者:“我父亲在世时,曾提过卜卦上的话,父亲说:‘我的两个儿子,都会兴起,而且强大,福分流传后世。’现在我为庶子,按理不能成为国王,现在因为马群相斗事件,致使我们分别,岂非天意?”

于是,慕容吐谷浑拒绝了使者的建议,拒不东返,一路西迁而去。

鲜卑慕容氏,根据地原在今中国东北的辽宁一带,但是,在慕容吐谷浑西迁若干年后,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两个慕容家族所统治的王国。

其中一个王国,便是五胡十六国中的前燕,极盛时期的统治疆域,包括如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

前燕的建立者叫做慕容皝,公元337年底,他自立为燕王,此为前燕的雏形。公元353年底,慕容皝的儿子慕容儁灭亡了冉魏,自立为帝,建号“元玺”,前燕政权遂正式成型。

这位慕容皝,乃是慕容廆的儿子,而他的事业,则继承了父亲慕容廆。

这个叫做“燕”的慕容氏政权,在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一共出现了三次,除了前燕之外,还有后燕(建立者慕容垂,是慕容皝的儿子)和南燕(建立者慕容德,慕容皝幼子)。

(顺便说一下,金庸名著《天龙八部》中一心复国的慕容复,便设定为这个慕容家族的后裔,只是年代隔得稍微远了点……)

至此,慕容涉归的预言实现了一半,他的其中一个儿子慕容廆确实强大了起来,而且福分流传后世(从前燕到南燕,一共有73年的时间)。

(再顺便说一下,侯景这辈子的天敌慕容绍宗,也便是慕容廆的后裔,慕容家族即便是亡国之后,也依然保有强大的势力。)

当然,预言还有后一半,另一个儿子强盛起来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慕容吐谷浑带着他的部众一路西迁,先迁到了阴山脚下,后来,因为中原内乱,他又继续西迁,穿过陇山,在洮水之西落脚,其后,活动范围一直延伸到白兰(青海省中部)。

慕容吐谷浑的这支部众便在这里扎下了根,然后子子孙孙绵延不息,当他的孙子慕容叶延(此公是个大孝子)即位后,为了纪念祖父西迁的功勋,便将他所统治的国家,定名为“吐谷浑”。

吐谷浑当然远不如逐鹿中原的诸燕那么强大,但是,论起福分流传后世,则吐谷浑要强得多——这个王国一直绵延到了隋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预言这东西,准的时候,也真是准得离谱呢。

好吧,我们再来看看吐谷浑跟中原政权的关系吧。

我们直接快进,进入到南北朝时期吧。公元432年,吐谷浑第十任可汗慕容慕璝擒获了胡夏王国(五胡十六国中的倒数第二个王国,建立者郝连勃勃,匈奴人)的末任帝郝连定,并将其送给北魏帝国。

当然了,慕容慕璝也不能白干活,顺便,他还递了份奏疏给北魏,表示:“我生擒活捉僭伪叛徒(郝连定),把捷报呈献陛下。陛下所赏赐的爵位和官阶虽然崇高,可是疆土没有增加;车辆旗帜,虽然准许有荣耀装饰,可在财物上没有任何奖励;俯请陛下体察下情。”

慕容慕璝这意思,北魏你不能尽整虚的,我立那么大功,不得给我点实际的?要不然,我吃饱了撑的给你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