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第2/10页)

然后,这门婚事磕磕绊绊,总算定下来了,于是,北周就要跟突厥合作,一块去东征北齐了——这便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杨忠发动的“晋阳之围”了。

一开始呢,木杵可汗是带了十万人马来跟杨忠会合的,结果到了第二年正月,杨忠真的杀到了晋阳城下,木杵可汗却带着他的兵马远远的站到了一边,看景儿去了。当然,他们这么大老远的来,不能光看个景儿,也得意思意思,捞点儿实惠,于是,木杵可汗纵兵劫掠,洗劫了一番后,方才心满意足的回国了。

这次木杵可汗捞了多少呢?突厥引兵出塞,纵兵大掠,自晋阳以往七百馀里,人畜无遗。捞得多了吧?多也没用,大冷天的,你也不好带嘛,所以,归国之际,突厥也是大大的受了番折磨——突厥还至陉岭,冻滑,乃辅氈以度。胡马寒瘦,膝已下皆无毛,比至长城,马死且尽,截槊杖之以归。(为了返回,军马死了一大堆,几乎死绝了,最后还是驾着槊回去的,可见有多惨)

当然了,突厥再惨,也没有杨忠惨,杨忠同志很是愤怒啊,奶奶的,说好一块打的,老子打得要死要活,突厥这帮家伙拿了钱不办事,不但不办事,还自顾自抢劫去了,这口气咽不下去啊。所以,杨忠回朝后就跟宇文邕告状了,说突厥这个不靠谱啊,根本不难对付嘛,咱不能任他们宰割了:“突厥甲兵恶,赏罚轻,首领多而无法令,何谓难制驭?由比者使人妄道其强盛,欲令国家厚其使者,身往重取其报。朝廷受其虚言,将士望风畏慑。但虏态诈健,而实易与耳。今以臣观之,前后使人皆可斩也。”

杨忠这意思,不单是不要跟突厥合作了,相反,还得要干掉他们。宇文邕岂能不知突厥不靠谱?但是,杨忠这番话说得更不靠谱啊!

怎么说呢?北周跟突厥结盟,其实,本质上讲,并不是指望突厥能帮北周怎么怎么卖命,这个呢,谁都知道不靠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为了防止突厥跟北齐结盟嘛!突厥这个朋友,虽然很不地道,但是,如果这个朋友变成了敌人,你就会发现,“不地道”还是可以忍受的,就怕“不地道”变成了“老来闹”,那就要命了。

所以呢,北周跟突厥结盟,真正的目的,恐怕是另外两个字——绥靖。

因此呢,宇文邕根本不可能采纳杨忠的一时气话,小不忍则乱大谋,突厥不要脸归不要脸,得罪他就要不得了。

很快,杨忠就能理解宇文邕的想法了,因为,就在次年八月,杨忠准备出动的时候,就因为突厥已经采取了行动,而半道终止了。突厥采取了什么行动呢?一如既往,抢嘛!(突厥寇齐幽州,众十馀万,入长城,大掠而还。)

这突厥抢的得亏是北齐,要是抢的是北周,隔三差五来一趟,受得了吗?

后来呢,北周跟北齐的情况,我们也都知道了;高湛这个怂包软蛋,对晋阳之围那是心悸犹存啊,就怕北周和突厥再来那么一下,为了暂时实现和平,他就以宇文护的母亲为诱饵,跟北周谈判。宇文护同志,其实对北齐送还其母,还是有所感激的,也想一度罢兵休战,但是,让高湛伤心的是,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光宇文护想罢兵没用啊,那边突厥,不还没同意吗?

突厥大概是这年入长城抢了一番后,觉得赚到了,当然,“赚到”不等于“赚够”,既然有这好事,何妨再来一次呢?但是,又觉得单枪匹马再来一次,北齐有防备,不好整,所以,得找个帮手,分散北齐的注意力,以便他们更好的利用时机发笔洋财,而这个帮手,现成的,不就是北周吗?

于是,突厥自幽州还,留屯塞北,更集诸部兵,遣使告周,欲与共击齐如前约。以前出兵讨伐北齐,都是北周去求着突厥;这回不一样了,改突厥要求北周了,而且,突厥的态度还极为积极,还没等北周答复呢,就自顾自的再度出兵了——闰月,乙巳,突厥寇齐幽州。

然后呢?晋公护新得其母,未欲伐齐;又恐负突厥约,更生边患,不得已,征二十四军及左右厢散隶秦、陇、巴、蜀之兵并羌、胡内附者,凡二十万人。(宇文护其实不想去,但不去也得去,最后还是集结了各族二十万兵力)

瞅瞅,从这句话,大家能明白为什么北周明明知道突厥不靠谱,还要跟他们合作了吧?最主要的原因,是怕“更生边患”啊。而且,北周对这个“边患”怕到什么程度呢?怕到哪怕调动全国大军,来一次大规模东征都在所不惜。

当然了,这次东征失败了,不过于突厥而言,反正也没损失,乐见其事。

次年,为了履行婚约,北周出动了大量使者,前去突厥迎亲——二月,辛丑,周遣陈公纯、许公贵、神武公窦毅、南阳公杨荐等备皇后仪卫行殿,并六宫百二十人,诣突厥可汗牙帐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