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

将近300年的分裂结束了,中国又重新归于统一,但是,一如既往的,中原政权还是面临着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挑战,比如,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谷浑,以及,东北的高句丽。因此,摆在隋朝面前的,还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在大中华地区重建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

从爹爹到孙子

在中国进入大一统的帝制时代以来,处理跟北部游牧民族的关系,一直是中原政权比较头疼的问题。以两汉和匈奴的关系为例,似乎无论采取什么策略,都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西汉初年跟匈奴和亲,但也没能带来实质性的和平,文帝时期匈奴曾经三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边境侵扰。

汉武帝时期则采用了强硬的军事行动,从军事角度而言,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匈奴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状况,但从整体而言,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又将西汉经济拖入了深渊,对此的指责,几乎是史不绝书。

到了东汉,匈奴分裂,窦宪的“勒石燕然”,将北匈奴一举击溃,让他们被迫西迁,然而,内附的南匈奴,却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政权陷入危机后,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刘渊建立后汉,制造永嘉之乱,掀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造就了帝制时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最为黑暗的一次大分裂。

五胡十六国的大乱斗结束后,北魏也未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跟南朝的战争时断时续,而北方的柔然,也若隐若现的威胁着北魏的王庭,甚至,在北魏末年出现六镇兵乱后,北魏皇室都不得不求助于柔然来平定叛乱。

如今,这个令所有先辈挠头的问题,重新摆在了隋文帝杨坚的面前,他又准备如何来处理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呢?

先来说说突厥吧。其实,一直到东西魏分裂,占据着大漠的,依然是柔然,而突厥,则从五世纪开始,成为了柔然的种族奴隶,称为“锻奴”。这种情形,一直到突厥出现了一位传奇式的首领——土门可汗。

土门可汗成为突厥首领后,励精图治,大力推动东西方贸易,突厥部落的实力日渐增强,公元545年,西魏派遣使者访问突厥部落,标志着中原政权已经开始正视这股冉冉升起的新兴势力。然而,作为突厥的老主人,柔然政权对于突厥的强势崛起,却还有些认识不足。

公元546年,铁勒部落东征柔然,土门可汗在半路腰击,大胜,收降铁勒部五万余户,实力更为强盛,然后,土门可汗就向柔然帝国的首脑阿那瓌可汗请亲,要求娶公主为妻。

用老眼光看人的阿那瓌可汗闻言大怒,公然辱骂突厥部为“锻奴”(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坚决拒绝将公主下嫁。

土门可汗闻言大怒,诛杀使者,并遣使西魏,要求通婚;公元547年,西魏将长乐公主嫁给土门可汗。与之同时,土门可汗也和波斯的萨珊王朝遣使通好。在外交上取得突破后,公元552年,土门可汗对柔然帝国发动了致命一击,在怀荒镇北大破柔然,阿那瓌自杀,于是,突厥正式取代了柔然帝国在蒙古高原的地位,成为北部草原的霸主。

在土门可汗灭亡柔然后,突厥日渐强盛,而当时的中国北方,正处于北周和北齐的东西分裂时期,两国之间争雄逐鹿,连年交战,而此时处于实力顶峰的突厥,自然是一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态势。

为了对付北齐,北周自然是要好好对待北方的这位强邻,“时与齐人交争,戎车岁动,故连结之,以为外援”。当然,这位外援比较势利,属于“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类型,很不靠谱。

曾经,有一度,木杵可汗(土门可汗的儿子,第二任乙息记可汗的弟弟,名为俟斤)准备跟宇文泰结亲,估计这是宇文泰主动提出的,目的是要借助突厥的力量,来对付北齐,结果,婚约还没定下来,宇文泰就死了。后来,等到宇文邕登位时,北周方面老调重弹,宇文邕又派使者向木杵可汗请婚,目的还是一样——帮帮忙,伐齐吧!

木杵可汗正要答应,北齐那边慌了神了,当即也派人去跟突厥求婚,而且,聘礼下的很重,真金白银,不含糊(赂遗甚厚),看得木杵可汗极为眼热,当时脑子一热,就准备把北周的使者杨荐等人执送给北齐。

这事儿呢,杨荐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知道了,然后,他过去严词质问木杵可汗:“太祖昔与可汗共敦邻好,蠕蠕部落数千来降。太祖悉以付可汗使者,以快可汗之意。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义,独不愧鬼神乎?”(想想当年我们太祖怎么对待你们的?你们如今忘恩负义,不怕遭报应么?)

木杵可汗据说是“惨然良久”,也是,这玩意理亏着呢,也不太好意思这么厚脸皮,然后表示:“君言是也。吾意决矣,当相与共平东贼,然后送女。”(看来,木杵可汗什么都不怕,报应还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