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第9/10页)

高纬的禅位,自然无法挽回颓势,反而使人心更加离散——毕竟,那些对北齐仍抱有一线希望的死硬派们,又岂能指望一个八岁的孩子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于是,莫多娄敬显、尉相愿这二位,当时设计了一个阴谋,要在千秋门设下埋伏,干掉佞臣高阿那肱,拥立广宁王高孝珩登位。

结果,好死不死,那天高阿那肱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没从千秋门入宫,一反常态的走了另一条路,于是暗杀计划也就破了产。暗杀不成,高孝珩打算亲自去找高阿那肱索要兵权:“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亦何预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如此猜忌邪!”

话说到这份上,老子就算要反,也是到长安反,不会抢你们饭碗;结果高阿那肱什么态度呢?仍是“恐其为变”,最后一想,与其让高孝珩老在这闹腾,不如让他滚蛋算了,于是高阿那肱跟韩长鸾一商议,居然把高孝珩任为沧州刺史。

高孝珩确实是有心杀敌,但无奈他跟老哥高延宗一样,碰到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防火防盗防家人”的一群玩意,所以,也就是只能是无力回天了。

那边尉相贵看到这种情况,悲愤交加,拔刀砍柱:“大事去矣,知复何言!”

想要抵抗的不是走了,就是绝望了,留下的都是什么货色呢?

几天后,高纬命长乐王尉世辩率军一千,出外侦察北周军的动态。结果,此公穿过滏口,登上高丘,向西探望,远处突有一群乌鸦飞起,尉世辩大惊失色,以为是北周的军旗迎风招展,当即吓了个半死,于是匆匆返回,一路狂奔,一直逃到了紫陌桥(邺城西),也不敢回头。

靠着这伙废柴,还打什么仗呢?趁早找个地方,能逃就逃吧。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突厥是去不了了,只能南下去陈朝了,凑合吧。

正月初三,胡太后、穆黄花从邺城出发,先行赶往济州。

正月初九,小皇帝高恒也离开了邺城,准备东下。

正月十五日,北周军紧随而至,杀至紫陌桥。

正月十八日,北周大军紧赶慢赶,终于杀到了邺城城下。

次日,邺城之战打响。比起先前跌宕起伏的平阳之战和晋阳之战,邺城之战简直不值一提,双方稍微打了打,就分出了胜负——当然是北周军胜,北齐军负。一切正如高延宗所料,只要是高纬守城,一定是兵不血刃。

高纬什么情况呢?此时他率领一百骑兵,放弃邺城,向东遁逃。朋友们,能在这个时候才选择逃命,我们已经需要很佩服高纬了,可以打个90分了。

北周军于是进入了邺城,然后,宇文邕派尉迟勤前去追击高纬。

高纬仍在逃亡的路上。正月二十一日,高纬渡过黄河,进入济州。同一天,倒数第二任皇帝高恒,宣布禅位,禅位给真正意义上的末代皇帝——高湝。

事实证明,禅位这东西,未必是需要长者禅位给幼者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幼者禅位给长者嘛——比如这次高恒,就传给了叔祖高湝。

在禅位之后,高恒就命斛律孝卿带着诏书,送去瀛洲了。于是斛律孝卿出了城,紧接着,他头也不回的,径直去了邺城——干啥去?不投降等啥?

紧接着,北周的洛州州长独孤永业——就是宇文邕第一次东征时,在金镛城下让他吃瘪的那位大将,也派儿子独孤须投降了北周。

独孤永业其实是个烈臣,他是不想投降的,他有军队三万人,在听说晋州陷落时,他曾经写了封奏疏给朝廷,要求带兵攻打北周,结果,奏折呈上后,独孤永业等啊等,等啊等,最终啥都没等到——独孤永业一心报国,奈何腐烂的国家,都不给他报效的机会!何其可悲!何其可叹!不久后,独孤永业听说了并州陷落的消息,明白大势已去,这才无奈选择投降。

接着说高纬吧。此公终于和先行逃命的老娘胡太后和老婆穆黄花会合了,但是,会合之后,高纬就无情的把胡太后留在了济州,同时还留下了高阿那肱,让他侦察北周军情;然后,高纬就带着穆黄花、冯小怜、高恒、韩长鸾等十几人,向东再逃去了青州。用宇文邕的话说:“携妾弃母,不孝也……不死何待!”

北周军穷追不舍,在半道碰到了高纬派去放风的太监田鹏鸾,当即将其抓获。北周军问他:“高纬呢?”田鹏鸾回答:“主上早就出发了,算算时间,已出国境。”北周军果然算了算时间,他娘的,哪有那么快?坐飞机呢!于是对田鹏鸾严刑拷打。没想到田鹏鸾虽是太监,竟也如此刚烈,他每被打断一只手脚,脸色和声音都会更加严厉,最后,四肢都被活活打算,惨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