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第10/10页)

这位田鹏鸾,可以说是高纬的最后一位烈臣了。

高纬当然还没出国境,只是,他去了青州后,是有时间马上南下去陈朝的。但是,留在济州放风的高阿那肱却不断传来消息:“北周军还远着呢,陛下不要着急!我已经烧断了桥梁,挖断了道路。”有了高阿那肱这番话,高纬吃了定心丸,于是便决定停下来喘口气,于是错过了逃亡陈朝的最后时机。

北周大军很快杀向了济州关,而驻守于此的高阿那肱立即开城投降,于是,北周大军立即突袭青州,高纬大吃一惊,但饶是如此,还是把一袋袋黄金拴在了马鞍上,跟穆黄花、冯小怜和高恒等十几人,仓皇南奔。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楚汉之争第一战,刘邦被项羽击溃的情形。当时的刘邦为了逃命,将自己的一双儿女不断的踢下马车,生怕被楚军追上。在危难时刻,真正的“豪杰”连子女都可以放弃,而我们的高纬,却不愿放弃一袋黄金。

什么都不愿放弃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在逃到南邓村时,高纬终于被尉迟勤率军追到。于是,高纬和在济州被擒获的胡太后,都被押去了邺城。

北齐政权的最后一个堡垒——高湝!

此时,高孝珩和高湝已在信都会和,正在招兵买马,做最后一搏。北周方面不断派人前去说降,甚至高纬也写了信过去,但是高湝不为所动。

然而,高湝已经没有抵抗的机会了。高湝的大将尉相愿,就是此前拔刀击柱的那位,声称要去城外视察,但却立即投降了宇文宪。于是军心振恐,高湝震怒之下,诛杀了尉相愿的家属。然而,即便如此,次日两军交战后,宇文宪仍然大破北齐军,斩杀三万人,生擒了高湝和高孝珩。

宇文宪问高湝,你何苦如此?高湝回答:“下官神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独存。逢宗社颠覆,今日得死,无愧坟陵。”

宇文宪很敬佩他。

宇文宪又给高孝珩亲自擦洗伤处,为其敷药。高孝珩叹道:“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至四十者,命也。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斧钺,展我心力耳!”

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北齐亡国了。两年后,北齐的宗室被宇文邕屠戮殆尽。短暂的三国鼎立局面,终于成了南北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