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第6/10页)

十二月十四日,高延宗在危如累卵的晋阳城内称帝。

事实证明,高延宗的号召力秒杀高纬,跟着高纬一块东奔的,只有几十个人;而听说高延宗称帝后,各地全来效劳的,则前后相继,不计其数。

然后,高延宗就证明了自己到底比高纬强在哪——他当即把晋阳城的财宝和美女都送给了守城将士;接着,高延宗亲自接见各地士卒,一一握手,报上姓名,众人感激流涕,纷纷表示愿意效死;甚至,有妇女儿童也爬上了屋顶,卷起了袖子,拾起了石头瓦块,要帮助高延宗抵抗北周军呢。

晋阳内外斗志昂扬,高纬那边呢?且说高纬还没逃到邺城,就得到了高延宗称帝的情报,当即大怒,对着手下说:“我宁可让并州落入北周之手,也不愿让高延宗得到!”手下们纷纷表示:“理应如此!”

这就是古代版的“宁赠友邦,不与家奴”、“送死你来,皇帝我当”啊。不知道高纬他老爹高湛地下有知,有没有一口鲜血吐出来呢?真是高家的好子孙啊。

当然了,高纬也就是只能发发脾气了,天高皇帝远,谁管得到谁?高延宗也没空理会那边气得跳脚的高纬,因为,宇文邕已经来了。

十二月十六日,在高纬入驻邺城的当天,北周军队黑压压一片(北周军队都穿黑衣,这倒是应验了当年“亡高者黑衣”的预言,只是高洋同志瞎七瞎八,误把黑当“漆”,又把“漆”当“七”,最后硬生生搞死了七弟;他地下有知,看到此情此景,又会作何反应呢?),把晋阳围了个严实。

高延宗调兵遣将,让部将莫多娄敬显、韩古胡镇守南城,让和阿干子、段畅镇守东城,自己则亲率大军,在北城跟宇文宪对峙。

北城的战斗非常激烈,一贯大腹便便被人讥笑(据说高延宗肚子太大,重心都往前倾,跑路的时候就像前面有人背他)的高延宗,此时却往来如飞,舞动铁槊前后督战,把旁人看得目瞪口呆。

(事实证明,在碰到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人是会激发潜能的。前段时间网上还流传一个视频,一个盗窃电瓶的飞贼通过102米长的大桥,只用了10.4秒呢,这跟如今高延宗如今飞舞铁槊,往来如飞,岂非异曲同工?)

当然了,光靠自己玩命也是不够的,守城靠的是众志成城嘛。北城这边杀得激烈,那边东城的和阿干子和段畅却率领一千骑兵出了城,径直奔向了北周大军——干仗?No,投降!东城于是城门大开,宇文邕亲自率军攻击东城,傍晚时分,终于攻进了城,然后他们干的第一件事——焚烧佛寺。

(以后我们会知道,周武帝宇文邕是中国历史上三大灭佛的皇帝之一。)

佛教再可恶,当然也不该在这个时候灭,在这当口,得罪了罗汉金刚们,可是有报应的。高延宗、莫多娄敬显听说东城已破,赶紧率军杀向了东城,前后夹击,北周军居然登时大乱,纷纷涌向城门,就要逃命。

夺门而逃这种事,一般越有秩序,散得越快,反之——参见此次北周军情况。北周军当然已经顾不上秩序了,到处都是人挤人,人推人,然后不免有人跌倒在地,再然后后面人一拥而上,就把跌倒的那位睬成了肉泥,再再然后,连踩人的机会都没有了——城门就那么大,一堆人稀里哗啦往前挤,就把道路给堵上了。北齐军从后面掩杀而至,北周军大败,被杀两千人。

宇文邕当然也在夺门而逃的人堆中,但是这时候,即便你是皇帝,也没人理你了。此时,左右的侍从也被杀得差不多了,自己左顾右看,又找不到出路,正要暗念倒霉时,张寿手牵马头(怕马乱跑),新投降的贺拔伏恩用马鞭猛抽马屁股,于是,滋溜一下,马窜了出去。

北齐军穷追不舍,几度差点击中宇文邕,而晋阳东城的街巷又是七弯八绕,狭窄不堪(此时宇文邕一定在想,老子改明一定毙掉北齐搞市政建设的这帮混蛋),幸亏有贺拔连恩和另一个降人皮子信当向导,宇文邕才九死一生,逃出城去。当宇文邕回到大本营时,已是次日凌晨三四点了,但也仍是惊疑未定。

第二天早上,高延宗开始整理战场,他派人去找长胡子的尸体——宇文邕是长胡子,所以梁士彦在平阳见到他时,才激动的拉住他的胡子嘛;高延宗以为昨天晚上那种情况,宇文邕肯定在劫难逃了。结果找了半天,很丧气,没找到。

没找到也无妨了,北齐的官兵们都觉得这次大捷可喜可贺,需要大大庆祝一番了,于是,纷纷涌向了酒家,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唉,高延宗这下算是明白了,乌合之众(这支部队里好多人都是临时投效的)之所以称为乌合之众,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连续打,他这时候心急火燎的准备再度集结,无奈一伙人喝得东倒西歪,已经没人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