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第5/10页)

这溜来溜去的,其实打乱了高纬的既定部署。高纬一开始的计划,如果搞定了平阳城呢,就要对外宣称,这是冯小怜的功劳,然后就要以此为由,把她立为皇后,为此,高纬还早做准备,派太监们去晋阳订做了皇后专用仪仗——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当然,这个东风被高纬和冯小怜活生生吹成了西风,如今这计划也差不多破产了——之所以说是差不多,是因为高纬主意已定,哪怕拿不下平阳城,也是一定要册封冯小怜为后的了。

于是,溜到一半,一看四下无人,没有追兵,高纬拉住了缰绳,下了马,然后让太监把皇后专用服装取出,令冯小怜穿上,然后呢?废话,继续溜啊!

哦,这感天动地的爱情啊!

十二月七日,也就是北周大军在平阳城外集结后的第二天,宇文邕进了平阳城,看到了为帝国肝脑涂地的梁士彦,梁士彦激动的拉住了宇文邕的胡须,泪流满面,一边抽泣一边说:“我差点见不着陛下了!”宇文邕见此,也不禁流下热泪。

哦,这感天动地的君臣之情啊!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北周大军来来回回,已经走了三趟,连口气都来不及喘;而平阳城内的守军,在接连顶住北齐大军的围攻后,也是精疲力竭;宇文邕见此,当时便想撤退。

此时,梁士彦拉住了宇文邕的马头,劝他一鼓作气,灭亡北齐。

宇文邕这才打消了原意,决心亲自带军追击北齐残军,并令梁士彦继续镇守平阳;北周将领们接连请求西返,都被宇文邕严词呵斥。

十二月九日,宇文邕大军追至汾水关。

此时,高纬也终于逃到了晋阳。然后,手足无措不知何去何从的高纬问手下,怎么办呢?大臣们纷纷回答:“减除田赋捐税,免除苦差徭役,用以安定民心。而后集结残兵败将,顿兵城下,跟北周决战!”

前半句话,高纬不甘心,但估计一番思想斗争后能接受,但后半句话,则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了——真要抵抗,当日在平阳城下就抵抗了,何以跑到晋阳再来抵抗?安全第一嘛!没错,安全第一!怎样最安全?溜号最安全!

高纬于是决定,将高延宗和高孝珩留在晋阳继续抵抗,他自己逃去北朔州,如果还是不行——那就投奔突厥算了!此话一出,当然一片反对之声——反对也没用,高纬要逃,八匹马也拉不回啊。

十二月十一日,逃跑计划开始启动,第一批去北朔州的,是老娘胡太后和太子高恒——不容易,高纬还能想到上有老下有小……

十二月十二日,北周军杀至介休。当天晚上,高纬准备自己也开溜,这次又遭到了将领们的强烈反对,高纬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十二月十三日,北周大军终于抵达了晋阳。当天,高纬找来了高延宗,说我要闪了,老哥(高延宗和高孝珩都是高澄的儿子)帮我搞定并州。高延宗泪流满面,我劝陛下不要走,亲自带兵跟北周决战,必然可以破敌!旁边骆提婆又(咦,为什么要说“又”呢?)插话了,陛下主意已定,就这么着吧。

当天晚上,高纬砍开了五龙门,然后出城,他的目标——北朔州?开什么玩笑,北朔州安全吗?当然要去最安全的地方——投奔突厥!老大都溜了,底下人不溜也不好意思嘛;于是城内外一片大乱。高纬正要纵马狂奔,禁卫军司令梅胜郎拉住了马头,高纬万般无奈(就算要逃,也得有禁军护送嘛),只能改变主意,换个逃跑的目标——去都城邺城。

跟着高纬一块东奔的,还有高阿那肱、高孝珩、高彦道等人,零零总总加一起,几十个。有人问,不是开溜的很多吗?没错,但是谁说一定要东奔的?

跑到半道,有人开了小差,突然西返——谁呢?骆提婆……干啥去呢?投降北周……啥下场呢?被封为了柱国……

看不懂了吗?解释一下吧。如骆提婆这样的反骨仔,放在平常时节,宇文邕一定是当机立断,将其干掉的,但是,只有在这个时候,需要善待他——原因?四个字——示范效应。事实上,宇文邕也确实很快下了道诏书,敦促北齐将士投降——榜样?骆提婆不就是榜样?效果也不错,陆陆续续投降的,没断过。

当然,骆提婆的利用价值也就仅此而已了,两年后,宇文邕借口此公要举兵造反,就把他跟北齐的王公贵族们一块干掉了。

骆提婆这一反水,他老娘陆令萱是欲哭无泪了,当即便自杀了,而他一家老老小小,要么被杀,要么被罚去当奴。两个字——报应啊!

高纬是溜了,但高延宗是倒霉了,留守的并州将士也倒霉了。但是,倒霉鬼们也不让高纬独美,当即,并州将士们就来找高延宗,表示:“如果大王不称帝,我们实在是不能为您死战!”高延宗还能说什么呢?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