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秦国结束篇梦想的完结(1)(第4/5页)

由于秦王陵的施工图纸相当复杂,使得秦始皇生前未能看到它竣工。技术人员、施工班组换了一批又一批,都是身体强壮的、日夜不停地修建。秦始皇死后,未完成的工程量留给了秦二世胡亥。虽然胡亥有心按秦始皇的设计完美建成,但是尸体等不得啊,秦二世只得对秦皇陵突击修建得差不多后先把老子入土为安。

秦始皇下葬后,工程还在继续。直到反秦大起义的队伍打进关中,才被迫中止。秦始皇陵的设计图纸至今都没有找到,墓葬内那些巧妙的机关设计,一直让人感觉神秘莫测,它的规模和奢华程度都是空前绝后的。对于秦始皇葬礼的细节,史书记载的也不多。但是从秦始皇陵的规模来看,葬礼的级别也必定是空前的。

秦始皇下葬的时候,秦二世胡亥又显示出自己的变态性残暴,他不知道听了哪个奸臣意见,下令凡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始皇后妃以及大批宫女,全部为始皇殉葬。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后宫上万人为之殉葬。殉葬之前就有,但是如此规模的人殉葬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为了免遭盗墓者侵扰,让秦始皇在地下永享安宁,胡亥便想了一个相当残酷的办法,凡是参与过皇陵修建的工匠都要随秦始皇一起埋葬,生怕他们泄露墓室中的机密。这也可能是历史对秦王陵的结构毫无记载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陪葬的殉葬物也是极多的,由于大多殉葬物都埋在外围,因此便宜了不少“勇敢”的盗墓者。

经过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已对秦始皇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整个秦始皇陵园区占地56.2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5个部分:封土,地宫,城垣,寝殿等附属建筑,陪葬坑。封土,即坟丘。它是用黄土堆积、夯筑,呈上小下大的方锥体状。

据说,秦始皇陵原来“坟高五十余丈(115米),周边长五里余”。经考古工作者研究,确定原封土的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总面积24.9775万平方米。由于历经2000年的风雨侵蚀,现存封土已比原来小了很多,但高度仍在50米以上,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面积为12.075万平方米。

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现已确认,秦始皇陵的地宫位于封土堆地平面下30米左右,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呈矩形。地宫内存在明显的汞异常。物探过程中发现了大范围、含量较高的汞,且强弱不等,从而验证了《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的真实性。

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冢似一座山峦,林木葱郁,与南面的骊山遥遥相对。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墓室周围有一层细夯土质地的巨大宫墙,夯层厚约6-8厘米,宫墙高度为30米,顶端比秦代当时的地面要高。地宫内有东西两条墓道,还有十分发达的排水系统,以保证内部的干燥。

根据考古工作者的介绍,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土四周有内外两道城垣。不过现在城垣已经看不到了,目前仅存墙基。经勘测,内城和外城均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内外城四面都有门,门上有阙楼,规模之宏大,耗费之奢靡堪称世界之最。

根据众多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园的整个建筑布局都模拟了始皇生前居住的京城的格局,只是将他的王国从地上搬到了底下。这也恰恰说明了他强大的占有欲。皇陵里有象征皇宫的地宫,也有象征京城的宫城和外廓城。再加上地宫内具有的百官位次以及无数奇器珍怪,构成一幅“千古一帝”的理想宫城图。

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不朽的文治武功,但由于科学知识有限,他一生都在寻找仙人、仙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以便使自己的统治千万年延续下去,虽然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也没有使嬴氏家传天下,但是地宫的一切确实经过了两千多年不变,在某些方面来讲,地宫也成了他皇帝梦的延续,至今都未被破坏!

大秦帝国以及秦始皇的统治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奇迹。除了长城,兵马俑作为历史文化的瑰宝,被发现后,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一致震惊。

经发掘,以军阵形式排列的兵马俑坑三个。一号坑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6万平方米。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为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为98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深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