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秦国结束篇梦想的完结(1)(第2/5页)

李斯长时间伺候秦始皇,受到秦始皇家族的熏陶,本来人品就不怎么好的他变得更加权欲熏心,不过胡亥和赵高提出的这个难题让李斯考虑了很长时间。长时间的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混,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最后他决定不置可否,摆出了隔岸观火、隔山观虎斗的姿态。

在是否能让胡亥继位的意见征询中,看到老奸巨猾的李斯持观望态度,赵高就对李斯施展了挑拨离间的伎俩。他对李斯说:“扶苏最器重蒙恬,如果扶苏做了皇帝,势必用蒙恬为相。到那时,你想回乡做老百姓恐怕都不可能了,现在决定谁为太子全凭你我,我们何不联手力推胡亥继位而永葆富贵呢。

赵高在犹豫不决的李斯面前恩威并施,提出支持胡亥则可保富贵,否则会祸及子孙,李斯听到赵高为了让胡亥继位开出的筹码,一向稳重的他在利益面前有些犹豫了,经过一番权衡,他同意了赵高的谋划。于是,赵高、李斯二人狼狈为奸对天下编了一个弥天大谎,这个谎言却是以天下苍生、秦朝的灭亡为代价的!

在赵高和李斯的共同努力下,胡亥抛弃了亲情观念,下定决心把篡权进行到底。在李斯和赵高的帮助下,他们一起篡改了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由于赵高拿着玉玺,起草完这封秦始皇的假遗诏之后,赵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玉玺重重地盖上了印章。至此,扶苏的命运彻底改变,秦国的历史也彻底改变了。

本来一封让扶苏继位的信,经过改编盖章之后,就成了给扶苏的赐死。信中说:扶苏在边疆十几年“无尺寸之功”;还对未被立为太子有怨气,上书诽谤父皇,是为“不孝”;而蒙恬知道扶苏的言行而不加以纠正,表现“不忠”。在陈列了边疆二人一系列所谓的罪名之后便下令让他们自杀,并接到胡亥即将继位的诏书。

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消息的传播是很不方便的,消息封锁起来也就相对简单得多。秦始皇虽然已经去世了许久,但是同行的李斯、赵高等人一直安排随行御厨送饭到秦始皇的专车之中,因此即使是同行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始皇帝已经西去,更别提远在边疆的扶苏大公子和蒙恬大将军了。

接到李斯、赵高等人合谋伪造的诏书后,一向缺少怀疑精神的扶苏看到父亲秦始皇送来的手谕,信以为真,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不敢违抗。他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秦始皇的法家教育,父命难违,在诏书面前,全然不顾蒙恬老师的劝告,乖乖地自杀了。胡亥便成了继承皇位的唯一候选人。

扶苏自杀的消息传到赵高、李斯一行人那里时,回京车队已经快到了咸阳。得知扶苏自杀,赵高一伙明白大事已成,相当兴奋,立刻代表朝廷公开发丧,然后宣布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那一年,胡亥二十一岁,缺少经验的他只能在赵高、李斯等人的帮助下处理朝政,很快大权旁落,胡亥成了傀儡皇帝。

篡权之后的赵高自知自己已是奸臣无疑,他常常感觉到危机四伏,而他也只能拿胡亥当自己的保护伞。而对事情原本就没有主见的胡亥也对他这位“恩师”言听计从,任命赵高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掌握宫廷戍卫,并按照赵高的意思,开始了对那些对他们心怀不满的大臣、公子的秘密诛杀。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胡亥不但继承了他老子秦始皇的所有“优良传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暴虐异常,残暴成性。一向没有主见的胡亥,再加上赵高等这些大忽悠在身边,立场更加的不坚定。除了排除异己、清除“龙种”外,胡亥对自己的姐妹都不放过,都将她们残酷杀害。

据统计,胡亥有兄弟姐妹数十人。经过与赵高的共同策划胡亥罗织罪名,首先将六位公子杀戮于宫,随后又在咸阳的市上,公开处死十二个公子。公子将闾等三人,自知二世不会放过他们,被迫含恨自杀。公子高见势不好,准备逃跑,却又怕牵连家属,满门被斩,因而主动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

胡亥还算是有良心的人,见到亲兄弟公子高主动求死的奏书,胡亥大喜,准其请求,并“赐钱十万以葬”。清除“龙种”之后的胡亥、赵高,在实权上想进行进一步控制,考虑到秦始皇在军权的控制上做得就比较好,身为二世的他自然也不甘落后,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是胡亥的屠刀又对准了那些忠心保卫边疆的将军。

在秦始皇当政期间,说到兵强马壮,谁都没法和蒙恬相比,秦始皇为了显示对蒙恬的信任,把太子扶苏都放心地交到他手下锻炼,所谓强将底下无弱兵,自身修为比较高的他带兵相当出色,但是由于远在边疆,心胸狭窄的胡亥、赵高等领导集团对蒙恬十分不放心,蒙恬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