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玄武门之变(第5/12页)

自从平定王世充后,洛阳便成为了李世民的根据地。

现在李世民在和李建成的斗争中除了人心合一之外,其余丝毫不占优势。与其在朝廷和李建成斗来斗去,还不如去洛阳营建自己新的战略基地,将其做大做强,进而和长安分庭抗礼,何必在长安这一棵树上吊死?

如此看来,这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于是李世民派亲信温大雅率先去洛阳,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另外,派车骑将军张亮带领一千人马秘密地前往洛阳进行招兵买马,因为李世民当时在朝廷是不能公开搞大的军事动作的,他的意图是,以张亮带去的一千人马为班底,然后通过征兵,从而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

张亮的任务除了征兵之外,还肩负秘密结交山东豪杰的重任。因为李世民明白,李建成有李艺、李瑗这样的地方势力支持,如果自己一旦以洛阳为根据地对抗长安,那么和李建成的斗争势必将会升级,所以地方势力的支持将至关重要。

应该说,李世民这样的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张亮的行为最终让一个人发觉了。

这个人就是李元吉。

圈套

李元吉敏锐地发现了张亮的动向,于是他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李建成。李建成迅速以“图谋不轨”的罪名秘密地将张亮逮捕。

李建成的这种做法,意图相当明确,那就是逮捕张亮后,通过严刑逼供,让张亮坦白交代李世民的整个计划,从而掌握李世民“图谋不轨”的确切证据,然后上报朝廷,将李世民置于死地。

可以说,李世民下有行动,李建成上有对策。可惜的是,李建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因为张亮在狱中就是不开口,任凭你严刑拷打,反正是打死我也不说。没办法,没有证据只能放人。

虽然张亮被释放,但是结交山东豪杰的事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再开展了,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暂时放弃,退守洛阳的计划就这样搁浅了下来。

当然,此时的李建成也很郁闷。

这是一次绝好搞倒李世民的机会,因为李建成也明白,虽然现在自己在朝廷拥有优势,可是一旦李世民离开长安,那双方的矛盾就绝不仅仅限于宫廷斗争了,可以说最终的形势只能是导致战争的爆发,真要是打起来,谁胜谁负还真是不好说。

李建成当然不想失去在朝廷的优势。虽然这一次他成功抑制了李世民退守洛阳的做法,但是未来呢?李建成实在没有把握。

不行!绝不能让李世民的计划得逞。这一次,必须彻底解决李世民的问题。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李建成转变了以往防守反击的做法,变成了主动进攻。而且李建成下定决心,一击必中。

终于,李建成等到了这个机会,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武德九年(626),六月一日。

这一天,唐朝北部边城乌城送来战报,说突厥数万骑兵有围攻该城的迹象,请朝廷早做准备。

得到这个消息后,李建成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随后,李建成向朝廷推荐李元吉为统兵元帅率军北征,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李元吉当然明白大哥推荐自己的目的,于是借故向朝廷申请抽调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将领跟随自己一同出战。白痴都能看得出来李元吉的这个建议到底针对谁,抽调李世民身边的人,让你成为光杆司令,看你横行到几时!

事实上,在这个建议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既然已经抽调了秦王府的人,那么秦王府的人暂时就归到李元吉手下领导。我们都知道,军队在出征之前,是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的,例如准备武器、铠甲、粮草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秦王府的人就必须和李元吉一起做相关的事情,要知道备战这种工作,是个体力和技术活,在工作中出现一些纰漏都是很正常的。

而李元吉恰恰就是要寻找这些人的纰漏,只要出现纰漏,就问你的罪。而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后来的岳飞实在没有错误,还被安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杀掉。李元吉的任务大致就是如此。

再看李建成。

李建成终于明白了要想把李世民彻底地留在长安城,唯一的做法就是:杀掉他。所以他决定在李元吉出征的那一天,和李世民一同去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在饯行仪式上埋伏好勇士,做掉李世民;然后和自己的老爹说李世民暴病身亡,到时死无对证,李渊即使怀疑,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处决自己。

这个计划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昆明池政变计划。如此看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实在是目标一致,分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