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玄武门之变(第4/12页)

当然,被收买的常何当时肯定想不到,自己作为一个小人物,居然承担了和自己身份不符的巨大历史责任。

第二个人:王晊。

王晊是李建成的手下,时任东宫率更丞。

率更丞是东宫率更寺中的官员,率更寺是掌管宗族次序、礼乐、刑罚的地方,一把手是率更令,下边有两个副手,就是率更丞。

作为太子党的成员,王晊如果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职工作,相信一定会有个很好的前途,但为什么王晊偏偏被李世民收买了呢?在我看来,王晊很可能并不受李建成的重用。

前边我说过,率更丞是二把手,或许在王晊看来,以自己的才能应该完全有能力当一把手,或许他根本就认为自己应该像魏徵那样,成为李建成的首席谋士。可惜的是,王晊的理想不能成为现实,有能力的人多如牛毛,想让领导器重你,给个理由先?

久而久之,王晊的心理开始失衡,随之而来的就是压抑,压抑久了很可能就会爆发,当然爆发的形式多种多样。脾气大的很可能找领导大吵大闹一番,脾气柔和一些的或许开始寻找机会,暗中打击报复。

王晊能够成功被李世民收买,或许就是出于一种报复李建成的心理。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推测,不过后来在昆明池政变中,正是王晊将李建成政变所有的计划报告给了李世民,才使得李世民成功逃过了一劫,这不能不说是对李建成的报复。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

同时,王晊的被收买很可能还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东宫太子集团人心不和。

从李建成拉拢尉迟敬德的做法,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李建成笼络人心的手段并不高明,这也说明他对自己手下人的笼络或许也并不成功。

从史书记载来看,李建成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商量,总是和李元吉一起讨论,而对于其心腹的参与,史书记载的很少。这就说明李建成的东宫太子集团,表面听起来好像很能唬人,实际上能为李建成真正谋划事情的,除了魏徵之外,似乎就没有别人了。

大家工作都没有积极性,那就是领导的问题。

在笼络人心的手段上,可以说李建成有着明显的缺陷。而这个缺陷也为他后来在玄武门事变中的惨败,埋下了导火索。

而李世民这边正好和李建成相反。从后来计划发动玄武门事变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身边有一批为他尽死力、知机识变的将士,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李世民笼络人心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无论是文臣、武将,甚至连常何这样的小人物,李世民都倾心去培养感情。这样的领导如果没有人肯为他卖命,那简直就没有天理了。

李世民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心合一,这一点也让李建成羡慕不已。

但是目前情况下,李建成还是合法的太子,李世民还处于藩王的地位,这个问题不是人心合一就能改变的。万般无奈之下,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也是无奈之举。

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退守洛阳。

李世民的想法

关于李世民退守洛阳的想法,有一种说法似乎很流行。

说是李建成为了除掉李世民,决定在请李世民吃饭的时候,用毒酒结果了他的性命,可事情偏偏不凑巧,也许是李建成的毒药下得不够分量,或者是在市面上买了假药,李世民喝完毒酒后,虽然满口吐血,但是最终却没有丧命!

这件事情后来被李渊知道了,结果训斥了李建成一顿,同时安慰李世民让他不要觉得委屈,为了避免兄弟二人的争斗,李渊决定让李世民去洛阳,并且将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划为李世民所有,而且特许李世民效仿当年梁孝王的做法,可以建天子的旌旗,这也就是说将天下一分为二,平分给两个儿子!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根本不靠谱。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李世民后来的一种自我掩饰。

前边我们说过,李建成目前的地位根本没必要对李世民痛下杀手,而且真要想毒死李世民,一定会精心挑选上等的极品毒药,并且还会猛下量,怎么可能会出现李世民口吐鲜血而不丧命的事情呢?而且李渊知道这件事情后,仅仅是训斥了李建成,居然没有严厉处罚他,这明显不符合常理,似乎很说不过去,所以这种说法是明显的扯淡。

事实上,李世民退守洛阳的想法完全是他自己的设想。

洛阳是和长安一样的古都,长安虽然是唐朝的都城,但是若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来分析,洛阳实在比长安更加优秀。

因为在洛阳,有一条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将河北、山东、江南等地的经济、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有了这条大运河,当时全国的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洛阳,这就使得当时洛阳的战略地位比长安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