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东征江淮(第6/8页)

此刻杜伏威正跪在地上,接受李渊赐给的礼物———金丹。

“杜伏威接旨!”传旨太监的嗓门一般都很嘹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闻杜太保(杜伏威官职)为国事操劳,朕不胜欣慰,今赐云母丹一粒,望太保福长绵延!钦此!”

“臣谢皇上隆恩!”

当杜伏威从地上起来的一刹那,眼泪夺眶而下。因为他知道以李渊的为人,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赐给自己礼物,他已经意识到这颗金丹对于自己来讲,很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杜太保!这是为何?难道皇上的赏赐你不喜欢吗?”太监厉声问道。

“不!我这是感激皇上啊!皇上日理万机,还能想到我,臣真是感激涕零啊!”

“呵呵!那杜太保,你就别犹豫了,赶快享用吧!哈哈哈!”太监的笑声中夹杂着一丝诡异,顿时整个空旷的大殿笼罩了一种恐怖的气氛。

杜伏威缓缓地接过那粒金丹,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的画面。他想到了自己戎马一生;想到了打败李子通时的豪气冲天;更想到了也许吃下这颗金丹就会一命呜呼!

但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杜伏威将那颗金丹含到了嘴里……

“杜太保!味道怎么样啊?”太监问道。

“嗯!皇上真是圣明啊!这么贵重的东西还留给我!呵呵。”杜伏威顷刻间将金丹咽了下去。

“好了!杜太保!愿你好生保养自己,千万不要让皇上失望啊!”

太监离去了,杜伏威倒下了。

三天后,杜伏威不治身亡。虽然,没有史料能够充分证明,李渊赐给杜伏威的云母丹就是毒药,但杜伏威确实是吃了李渊赐给的金丹后死去的,也许这是李渊的蓄意谋杀,也许这本来就是一起意外事件。但是,联想起辅公祏的叛乱,我依然相信前者,显然李渊将辅公祏的叛乱归罪到了杜伏威的身上。

就这样,继李密、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刘黑闼等诸多隋末唐初的割据反王一一倒下后,杜伏威最终也没有逃脱倒下去的命运。

对于杜伏威我只想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却是个置他于死地的决定,但是这些依然不能掩盖杜伏威曾经的光芒。我们只要记住这个曾经叱咤风云过的英雄,记住他曾经给隋朝腐朽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就够了。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进攻峡石还是丹阳?

张善安被擒,可以说唐军在西南边的半圆部分已经画完。

少了张善安这个“手足”,虽然令辅公祏闪过一丝不祥的念头,但并没有削减他造反的热情。因为他知道一旦上了“造反”这条大船,就只能扬帆远航,而没有返航的余地。而对于唐军来讲,现在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把那个半圆画得更加完美。

武德七年(624)三月,李世、李靖率领水军到达舒州。

舒州在淮河的旁边,唐军此次进军舒州是为了夺取淮河南端的寿阳,因为一旦夺取寿阳,唐军可以说就画完了东北边的半圆部分。应该说,夺取寿阳的战役进展得非常顺利,李世带领一万名步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了淮河,寿阳守将闻风丧胆,率众投降。

然后李世一鼓作气地进逼峡石,峡石属于冯慧亮驻守的区域,在这里唐军遇到了麻烦。冯慧亮让这里的守将坚守不出。任凭李世怎么挑衅,峡石的守将甘心做缩头乌龟。冯慧亮的做法极其聪明,因为他知道唐军不能在峡石这个地区待的时间太长,因为在峡石的前方就是丹阳,而丹阳才是唐军最终的目标。

冯慧亮的算盘拨得实在精明,自己坚守不出,唐军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撤退,要么向丹阳进攻。

唐军是绝不可能撤退的,峡石攻不破,那就直接攻丹阳,一旦攻陷丹阳,峡石便会不攻自破。唐军的策略很明显。

是的!你只要进攻丹阳,我就会抄你的后路。冯慧亮的策略更明显。

幸好,在峡石李孝恭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正是这次会议挽救了唐军。

作为全军总指挥,李孝恭的心情颇为不爽,因为辅公祏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和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李世民当初一打二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现在自己从长安出来已经整整半年的时间,战局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李孝恭当然不希望在李渊的头脑里留下个“孝恭无能”的印象。他决定在五月份之前,必须解决辅公祏的叛乱问题。不然的话,将无法向李渊交代。所以在石峡,李孝恭特别召开了这次军事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意见基本上很统一———攻打丹阳。只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这个人就是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