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进击山西(第5/9页)

没办法,在坚守了一个多月后,王行本不得已打开城门,出城投降。至此,唐军身后的最后一个火力据点,被顺利拿下。目前的形势一片大好。

对了,忘了说一点,攻下蒲坂的唐军将领是秦武通。秦武通似乎不太知名,但是他的领导实在很知名。这个人就是独孤怀恩。

狼子野心

有的人也许会问,这位独孤兄不是在夏县之战中被尉迟敬德俘虏了吗?

是的。但是我们的独孤兄逃生技术实在高超,就在唐军取得美良川大捷的同时,这位仁兄不知用了什么魔法,居然冲破敌人的道道封锁线,逃了回来。如此逃生手段,堪比大卫·科波菲尔。

不管怎样,回来了就好,李渊并没有责备独孤怀恩,继续让他率兵攻打蒲坂。

我们在前边曾经说过,独孤怀恩是个心高气傲地人,李渊的一句戏言让独孤怀恩怀恨在心,所以他一直在酝酿着一个计划:谋反!可惜计划刚刚酝酿,他就做了尉迟敬德的俘虏。此前,独孤怀恩的谋反想法没有几个人知道。

请注意,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也就是说还是有人知道。其中知道的,有个叫元君宝的人。

和独孤怀恩一起做俘虏的除了李孝基之外,还有唐俭、刘世让,当然也有元君宝。元君宝是独孤怀恩的死党,但有时死党并不一定可靠。

在做俘虏的那段日子里,元君宝出卖了独孤怀恩,最可悲的是他并不是有意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元君宝的城府太浅。

由于忍受不了做俘虏的屈辱,他对一个人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独孤尚书最近在酝酿一件大事,可惜没有早点行动,如果能够早点行动,哪还会有今天的屈辱啊!真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他说话的对象,名字叫做唐俭。显然,元君宝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唐俭是李渊的嫡系。傻子都明白元君宝说话的意思,更何况是老谋深算的唐俭。于是唐俭暗暗地将元君宝的话记在了心中。此后便发生了美良川之战。

独孤怀恩打下蒲坂,为唐朝立了大功,但是在他看来,自己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在他的心中,那个拥有无限荣耀的皇帝宝座,才是他奋斗的目标。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坐上那个宝座的。

正月十二日,李渊为了激励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唐军将士,他决定亲自慰劳一下山西前线。李渊的行程安排的第一站就是蒲坂。

独孤怀恩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不仅没有心怀感恩,而且简直可以用狼子野心来形容。

李渊的到来,让他顿感血液沸腾,在他看来,这是上天赐予的机遇,把握住这个机遇,自己就可以成为那个万人敬仰的九五之尊。

对,就在蒲坂干掉李渊!李渊!不要忘了,你的皇位也是夺来的。你能夺得,我为什么就夺不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万岁宁有种乎?

不可否认,独孤怀恩有造反的能力,但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造反这种高风险的职业,除了个人具备超强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可惜独孤怀恩这三样什么也不占。所以,他的造反注定只会成为一场闹剧。

此外,他的运气似乎也很差。因为在他准备要干掉李渊的同时,一个人悄悄地将独孤怀恩造反的消息,报告给了李渊。这个人就是刘世让。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李渊进入长安后,他率领川兵马归顺唐朝,拜为通议大夫。这个人的特点是:大忽悠一个。

元君宝无意地将独孤怀恩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唐俭,唐俭却有意地告诉了刘世让。

刘世让很能忽悠,他的忽悠对象是尉迟敬德。放我回去,和李世民谈判,保证让李世民顺利撤兵。其实他的真正用意是:向李渊告密。

刘世让怎么忽悠的尉迟敬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刘世让的忽悠智商肯定不低,不然的话,尉迟敬德也不会像被拍了迷魂药一样,真的放他回去。

这件事情发生在美良川大捷之前,等到刘世让到达李渊那里时,李渊正准备渡过黄河前往蒲坂。刘世让赶回来的时机真是恰到好处。就这样,刘世让将独孤怀恩谋反的消息告诉了李渊。

李渊听到独孤怀恩谋反的消息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吾得免,岂非天也?”是的,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注定了李渊才是那个真命天子。

李渊当机决定取消蒲坂之行,同时他做出了另一个重大决定:召独孤怀恩觐见!

这是非常厉害的一招,因为在古代觐见皇帝时,是不能带着军队的,李渊的目的是只要独孤怀恩来到这里就马上把他拘押!如果独孤怀恩不来,那就是抗旨不遵,到时顺理成章地给他安个谋反的罪名,再去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