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天子衮冕包裹起来的老妇人临风而立(第4/5页)

一个女人做了皇帝,不管这个结果透着多少荒谬,既然存在,就是一种合理。

帝国的权力世界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鲜血淋漓之后,终于迎来了令人迷醉的安详时刻,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有了身轻若燕的感觉。

李旦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了这么长时间的挂名皇帝,从来没有以个人的名义发过诏书。如今通过自己的手颁发的第一份诏书,居然成了自己的最后一封诏书。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份诏书竟然是颁给母后的禅位诏书。

一切皆有可能,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后,李旦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讽刺。世人都知道他李旦只是一个奇怪的影子皇帝。而影子从来是见不得光的,见不得光的帝王还能算是九五之尊吗?

紫宸殿上,那面低垂了六年的紫帐在这一刻豁然被扯开。就像是故作神秘的魔术师在灯光乍亮的一瞬间,正准备向舞台下的观众展现一个匪夷所思的世界。

从这一刻开始,武则天终于完全而直接地掌握了整个帝国运行的权柄。

为了彰显天命,武则天随即改元天授,公元690年,一年当中继永昌、载初之后的第三个年号。国号定为周,上尊号圣神皇帝,降睿宗为皇嗣,赐姓为武,更名为轮,变成了皇嗣武轮。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艳阳天。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闪亮登场。

选择在重阳节称帝,武则天是在有意识地淡化自己的女性角色。在此之前,她已经上尊号圣神皇帝。全国范围内的造神运动,让世人对她的认识有了一种雌雄莫辨的神秘色彩。

这一年,武则天六十七岁。天子衮冕包裹起来的老妇人临风而立,透着无与伦比的神圣与威严。峨眉一扫,天下归心。

身着天子衮冕服饰的武则天亲御则天门,钟鼓长鸣万众欢呼之间,洛阳城四周百里之地都感受到了吉祥的氤氲紫气。一代女皇以弥勒菩萨之态横空出世,巍巍大唐反手之间就成了昨日颓垣。

周朝之天重新庇护千里黄土和亿兆黎民,所有对现实无望的人们都沉浸于改朝换代所带来的喜悦之中。

六十七岁的女皇站在则天门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她的眼睛里溢满了感激的泪水,感谢父母给予她生命,让她体会到蓬勃的生命能量;感谢六十年前那个让人无从把握的预言,护佑着她一直走到今天。

眼前的一切是梦,也不是梦,则天门下的文武百官和更远处静观大典的洛阳市民拜伏于女皇的脚下。这真是一个良辰吉日,天空像是被纯净的水洗过般蔚蓝透明,昂首东望,一轮红日正喷薄东升,那面被称为大赤的皇旗在帝国的猎猎风中抖动起舞。

这面皇旗的设计略显夸张,旗面上涂抹着鲜艳如血的红色,没有精美的缨络花饰,只是在旗杆上方雕有一枚流光溢彩的龙头,这是一面完全仿照古周之礼竖立的皇旗。

那些仰视大赤之旗的人们在内心并没有追远怀古,他们心事重重,遥想着帝国的不测命运和自己的未卜前程。

洛阳城的官员、百姓看见了旗帜掩映下的武则天。

女皇已经正式使用圣神皇帝的称号,来自异域的神秘粉霜遮住了那张有着几分苍老的面容,她的眼神在旗帜和华盖下顾盼生辉。一些心属李唐的旧臣不无沮丧地想,这个老妇人难道真的是弥勒菩萨永远不死吗?

不老的女皇以社稷之土洒向神宫前的圣坛,以此定洛阳为大周首都,七百里以外的长安尊为陪都。

元旦这天万象神宫笼罩在一片节日的香火之中。大享之礼延续了一天一夜。祭祀天神、祭祀日神、祭祀月神、祭祀风神、祭祀雨神、祭祀土神、祭祀河神、祭祀五岳之神,祭祀天地之间所有的神。

历经大风大浪的武则天在面对眼前的宏大场面时,也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虽然武则天经历的大场面很多,但那些场面都是为别人搭建的舞台。而今天,这眼前的一切是专门为自己铺陈。她每登上一级台阶,都会在内心暗示自己,天命,是天命,一切都是天命。

人们后来习惯于称女皇为则天皇帝。

周王朝定都洛阳。为了赶超西都长安的繁荣,武则天又从周边地区迁徒了大量人口入神都,使洛阳很快就成为继长安之后又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国际大都会。

西都长安的李唐太庙也更名为享德庙,庙里依然供奉高祖、太宗、高宗三位大仙。而在武周所建的太庙中,李唐三圣也同样享受供奉,不过从主祭变成了配祭。

武则天只承认是从他们那里接手江山,至于太祖李虎等李唐先祖们就不能再享受冷猪肉了,武则天还要祭祀武氏的祖先们。

武周朝臣在写奏章的时候,经常会用“天下者,神尧(高祖)、文武(太宗)之天下”等句子,这也是武则天点头同意的官方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