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权力于世人来说,是催情剂和不老药(第2/4页)

整个仪式完全按照周礼来操办,这是武则天认祖归周的具体表现。与众不同的是主持祭献的是身穿天子礼服的武则天,而祭祀的祖先中当然少不了自己的父亲。 

“天子坐明堂”的古老礼仪终于重现于世,然而群臣叩拜的却是一个女人,这多少让人感觉到有些别扭。文人儒士们纷纷展示自己溜须拍马的才华,向武则天呈上贺信,帝国的天空一片晃眼的赤金。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曾经上书谏阻武则天重用酷吏的陈子昂,这时也撕去文人清高的面纱,专程跑来向武则天奉上自己连夜倾情赶制的马屁贺表。贺表里吹捧道:“至德配天,化及草木。天不爱宝,洛出瑞图;……陛下恭承天命,因顺子来,建立明堂,式尊显号,成之匪日,功若有神,万国咸欢,百灵同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能写出这句千古名篇的陈子昂,写一篇颂圣文章还不是信手拈来?

翌月,武则天再度下诏尊自己的父亲武士彟为周忠孝太皇,母亲杨氏为忠孝太后,坟墓按照帝王的规格改称为陵。由武士彟起上溯四代全部封王,并特置官吏执掌武氏陵庙的祭祀,让死去的先人享受帝王的待遇。

十月,武则天又下令重大祭祀活动除了高祖、太宗配祭昊天,同时要祭拜窦皇后和长孙皇后配祭皇地,借此提高妇女的地位。忠孝太皇配祭李唐三圣,武则天的母亲忠孝太后也同样配祭李唐诸后。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已经拟定了新王朝的国号——大周,周唐一体的混合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于彼新邑,造我旧周。”

大周,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2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一月,武则天再度君临明堂,发布诏令,大赦天下,宣布废除实行了千百年的夏历,改行周历。以十一月为岁首正月,所有月份都依次往前推两个月。

这样的话,历史上永昌元年的十一月一日,便成了载初元年的正月元旦。

岁时节令全部推倒,重来修订,武则天所做的一切就好像天地万物包括时间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重新洗牌,不知今夕何夕。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历代都使用夏历,即夏朝流行的历法。而周历,却是周朝使用的历法。夏历建寅,以阴历正月为岁首;周历建子,则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随之不同。

武则天为什么下诏改变沿用了近千年的历法?原因不言而明,那就是用周历的周朝,乃武氏的祖先。夏历改周历,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天下本来是武氏的,我武氏马上就要复兴周朝了。更改历法,当然引起天下一片混乱,用了多少辈子的老皇历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老百姓闹不清四季何时轮回,何时过年,何时下种,何时收获,人人稀里糊涂过日子。

武则天的头脑风暴充满了改天换地的奇思异想,她在改过历法之后,又将这种创新思想延伸到了文字领域,又接着改了十几个文字,其中包括天、地、日、月、星、君、臣、人、照等字。武则天最喜欢的新字莫过于照,这是她的名字,照如今被改写为瞾,无疑是化平庸为神奇的一笔,它给人以某种日月相映于天空的圣洁联想。这个新创的瞾字为皇太后一人独用,后来成为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禁用之字。

奉命起草了十七个新字的凤阁侍郎宗秦客是武则天的姑表兄弟。细心的朝臣们发现光宅年以来皇太后的亲族像雨后春笋般地从朝廷各个角落破土而出,武承嗣已高踞尚书左仆射之职;武攸宁继任纳言官位;就连性格粗鄙、脾气暴躁的武三思也被武则天提任为执掌兵权大任的兵部尚书。至于内亲以外的男宠薛怀义,这年腊月官拜右卫大将军,受封为鄂国公,进出洛阳宫时再也不需要袈裟披身了。

武门一族飞黄腾达,李姓皇族却多已没入幽冥之中。

改字的诏令发布半月后,要求取代旧字并向全国推行,据说由侄儿宗秦客起草,武则天审定。第一批改了十二个字,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更改了一些,有十七个字,称为“武周十七文”,也有二十一字之说。都是“天”“地”“人”“日”“月”“星”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文字,这些字也是和万物生灵息息相关的字。

武则天改字何尝不是一场愚民行为,政治需要。新字的推行,首先从朝廷开始,然后派快马传递到全国各地,诏令天下。无论是制敕公文、奏书、报告以及其他文字的东西,从落款到行文,都要毫无错误地使用新字,不允许有一丁点儿差错。

武周十七文后来逐渐废弃,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字,这个字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并还会一直使用下去,因为书写中国历史便无法避开这个字,这个人。那便是武则天为自己取的名——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