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血统是原罪,不需要别的理由(第4/7页)

博豫事件之后,武则天勒令韩、鲁两王来到京师,武则天将他们交给监察御史苏珦。其实早在四年前,武则天刚刚临朝称制之际,就想杀掉韩、鲁诸王。那时候条件还不够成熟,而现在,她不需要再顾忌什么。

武则天在漫天血雨之中,将韩、鲁诸王及常乐公主夫妇等一起收审下狱。

如何将李唐皇室作为釜中之物一锅煮成为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新课题。她要在称帝之前摆平一切。如果等到她称帝之后再大开杀戒,效果和当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到那时她会戴上一顶窃国僭主的大帽子,就算登顶权力巅峰也换不来民心。

现在的她是皇太后,是自己的皇帝儿子哭着喊着让她代为临朝的当国之人。反对她就是与整个帝国为敌,人人得而诛之。

为了表明自己并不是存心冤死李唐皇室这帮人,武则天没有动用那些说话就能杀人的酷吏,因为她知道这帮人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武则天派监察御史苏珦来审理此案,结果苏珦的办案能力让她大失所望。

苏珦折腾了很长时间,始终无法定案。苏珦不是办案能力差,而是他与韩、鲁二王有着难以言说的合作关系,他也是士族地主人物。武则天召来苏珦,责问他折腾半天为何不能结案?是不是庇护逆贼?苏珦不解释,不辩论,一句话也不说。

武则天看着眼前的苏珦,想骂又不忍开口,说一个书呆子谋反实在是太过牵强,最后只好一声叹息:“爱卿乃大雅之士,朕当别有驱使,此案就不劳烦爱卿了。”

武则天没有找苏珦的麻烦,怪只怪自己用错了人,只好将其打发去了河西做监军。

通过这件事,武则天悟出一个真谛:一个君主要做到人尽其才。会绣花的,你不能让他去抡大锤,弹棉花的你不能让他去弹钢琴,不然浪费人才不说,耽误大事就后果严重了。

武则天把主审李唐皇室的任务交给了周兴,事实证明,武则天这次没有看错人,周兴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了主子的信任。以周兴取代苏珦,是武则天政策转向的明确信号。她在推动恐怖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在士族成员中找不到忠心于她的人物,只好起用庶族。

自周兴被起用之后,来俊臣、侯思止、万国俊等大群出身低微的人被提拔,成为酷吏,同时成为重要的司法官。

这个外表慈善如老妇、心如蛇蝎的周兴有个牛头阿婆的称号,他绝非浪得虚名。苏珦埋头折腾半天都没结果的李唐宗室谋反案,到了周兴手里不过是小菜一碟。

离越王父子败亡不到一个月,韩、鲁诸王及常乐公主夫妇通谋案便尘埃落定。周兴这个杀人机器,他创意十足的杀人方法让李唐皇室的这些人也难逃其魔掌。以杀韩、鲁两王为起点,武则天开始清洗李唐皇室及亲附于他们的士族。

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其权势虽与女皇已经没有任何分别,但毕竟没有黄袍加身。不过随着权势欲望的增长,这一天迟早要到来。

虽然如此,想要真正登上皇帝宝座,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反对她的人,前有李敬业、后有越王李贞等人,而以李唐皇室为成员的反对派仍有不容小觑的实力。

武则天既然已用强有力的铁腕打败了那么多的政敌,还何惧之有呢?

武则天想要乘着平叛胜利的东风,向着既定的目标一路挺进。正因如此,当武承嗣建议“尽诛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的时候,武则天没有反对。

怎样才能做到尽诛皇室诸王及高级官僚中的反对派呢?对于那些公开的反叛者,可以出兵征讨;但对于那些分布于朝廷内外、全国各地的潜藏的政敌,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利用酷吏的非常规手段,掘地三尺。

虽然唐初以来实行的法律主要是维护李唐皇室和旧臣利益的工具,但是当这个工具一旦成为武则天的法器,她就可以用它来维护自身及支持者的利益。

当李唐宗室和旧臣危害到她的利益时,武则天毫不犹豫地将法律变成了镇压对方的工具。

在剩余的李氏皇族之中,武则天的第一目标是申州刺史东莞郡公李融,他是高祖李渊第十五子故虢王李凤的第五子。

李融自幼就以武艺闻名,当黄国公李撰与越王李贞共谋举事之际,李融受他们的邀请,订下起事时支援的盟约。

虽然越王李贞举兵,派密使来游说,希望他能遵照盟约给予支援,可是李融佯装病重,没有前去帮忙。

越王李贞死后,司刑寺(大理寺)审理宗室诸王造反一案时,李融坚持说没有答应越王李贞的要求。

由于他坚定的态度最初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因此被任命为右赞善大夫,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