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其人(第4/5页)

满怀报国之志的康有为后台不够硬,当然,他既没有学谭嗣同“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也没有学林旭“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而是跟他的学生梁启超逃往了日本。

由于“光绪帝尚在”,所以康有为从此一心“保皇”。1898年12月23日,他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面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一面颂扬光绪皇帝。这当然引起清政府不满,多次向日本政府交涉,不许康有为在日本居留。

1899年4月3日,康有为离开日本赴加拿大,到处演讲,强调“惟我皇上圣明,乃能救中国”,希望华侨“齐心发愤”,“洒血以救圣主”。

1899年7月20日,他与李福基等创设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这既是一个政治组织,又是一个经济组织,所以又称“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先以会员捐款为经费,做宣传、通讯、办报之用,后来以集资办实业为主。为激励华人参加和捐献,康有为不断派出弟子分赴南北美洲、澳洲等有华侨居住的200多个城市做宣传,“功高者莫如救驾,酬劳之厚尤出非常,此千古罕有之遇也,苟救得皇上复位,公司中帝党诸臣,必将出力捐献之人,奏请照军工例破格优奖,皇上必垂谕允。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古来常见,愿共发愤,立致显贵,不拘出身,无失机会。”278拳拳爱国之心加上对“利润”的美好预期,保皇会迅速发展,总共建立保皇总会11个,支会103个,会员发展至百余万人,招股数百万。以现在眼光看来,不知算不算非法集资?

保皇会成立以后,总会设在香港和澳门,康有为任总会长,梁启超、徐勤任副会长。作为一个以办实业为主的组织,保皇会先后创办了香港公益客栈、中华酒店、渔票公司、墨西哥华墨银行、电车公司、轮船公司、芝加哥琼彩楼餐馆、横滨译书局等一大批公司。此集团公司是否盈利,因财务管理混乱279,不得而知,反正是保皇会经营危机不断出现。

皇没保了,钱没赚到,康有为倒是过得很舒服,“两年居美、墨、加,七游法,九至德,五居瑞士,一游葡,八游英,频游意、比、丹、那,久居瑞典”280,携家带口,前呼后拥,“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十六年于外,无所事事,考政治乃吾专业也。”281当然,在考察政治之余,还是登了埃菲尔铁塔,乘了热气球,访了滑铁卢古战场,上了纽约三十层摩天大楼,住了最豪华的酒店,吃了美味大餐,娶了三太太何旃理(美国华侨)、四太太市冈鹤子(日本人),甚至于1904年,在瑞典买下了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一座小岛,并在岛上建起中国式的园林。

晚年的康有为更是生活奢侈,“有别墅三处、妻妾五房和未婚子女六个,每月总开支两千银元左右。”282

康有为全家福,1921年摄于上海。中排右起:五夫人廖定徵,四夫人市冈鹤子、元配张云珠、康有为、二夫人梁随觉、六夫人张光

如果我们因为康有为的生活奢侈就说康有为是个政治骗子,也是有失客观的。他还是一个有着坚定的思想信仰的人,一生努力,只为保皇。1908年光绪皇帝死,消息传来,康有为“泣血呼踊,号于昊天”;辛亥革命成功后,清帝溥仪下诏退位,康有为仍不妥协,创办《不忍》杂志,主张“虚君共和”;1917年,和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虽然十二天后就在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1927年康有为七十大寿,溥仪送亲手书写的“岳峙渊清”匾额和一柄玉如意作为贺礼,康有为受宠若惊,重整前清官服,遥拜天恩,挥笔写下“谢恩折”。

说康有为是一个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的人是比较客观的。为奠定自己的学术界地位,剽窃廖平《知圣篇》、《辟刘篇》而成《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作为一个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为成帝师,影响光绪皇帝,实现维新变法,七次上书;为利于发行,冒用上海广学会所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拯救光绪伪造“衣带诏”,组织人马搞暗杀,派弟子招人购枪准备兴师勤王,甚至亲自向英国人求援。

说康有为是一个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人也是客观的。赞美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却先后娶妻妾达六人;反对弟子不能自立,却处处维护师道尊严;强调人类平等,认为屈抑他人为仆婢“大背几何公理”,可他晚年使用的仆婢竟达数十人之多;“极好西学西路,而礼俗器物语言仪文皆坚守中国”;处处赞美民主政体,但是却始终努力保皇专政;理论上强调世界大同,却在行事上只专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