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合流(第4/10页)

三盘虽然稀里糊涂撤守,但武将之争总算是有了一个了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舟山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风波。

三盘岛属于驻外基地,出点状况还无伤大局,舟山一旦出事,麻烦可能就大了。舟山是“浙系”的大本营,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令人更加揪心的是,这场风波的当事人,是“浙系”的两大权臣——张名振、王朝先。

如果按照先前“舟山大火并”与《水浒传》人物的对应关系,就是“智多星”吴用跟“豹子头”林冲掐起来了。

王朝先原以为,自己凭借协助“火并”之功,应该能得到鲁监国的重用,但事与愿违,王朝先恐怕要失望了。

在鲁监国看来,“叛徒”终究是“叛徒”,只要筹码到位,必然逮谁咬谁,因此不可重用。

可“王叛徒”毕竟是“功臣”,鲁监国也没把他怎么样,该做官做官,该带兵带兵,但坐冷板凳是必须的。

鲁监国如此“无情无义”,王朝先不禁怒火中烧:既然跟谁混都是坐冷板凳,何必当初背个骂名!

事已至此,世上也没有后悔药。王朝先不甘心,就拿深得鲁监国信任的张名振出气。问题是,王朝先这只小胳膊,怎么才能掰得过张名振这只大腿呢?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U盘在手,蚂蚁也能朝大象张口!

张名振有一个隐私,捏在王朝先的手里——他是“舟山大火并”的真正主谋!

虽然黄斌卿被张名振、阮进、王朝先几个人合谋弄死了,但除了极少数铁杆亲信以外,很多部将都被“浙系”收编。为了稳定舟山局势,张名振将整个密谋过程秘而不宣,编造舆论掩人耳目。

如今,王朝先叫嚷着“发微博”,想给张名振难堪。张名振真急眼了:个人安危事小,黄斌卿的旧部一旦知道真相,舟山必然大乱!

保守秘密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灭口。与阮进商议后,张名振决定先发制人,让王朝先彻底闭嘴。

永历五年(1651年)二月,张名振、阮进成功暗杀了王朝先,但事态并未就此得到控制。在王朝先若明若暗的“炒作”下,当初“大火并”的内幕已在舟山传得满城风雨。为了平息事态,张名振继续在舆论上做文章,将“扑朔迷离”的黄斌卿之死一股脑地推给了王朝先,一口咬定是他“擅杀斌卿,忘谊不赦”。

“罪魁祸首”死无对证,知情人又是“伪证”的始作俑者,整个内幕被掩盖得天衣无缝。王朝先手下的亲信却不是吃素的,张济明、吕廷纪两个铁杆亲信就持怀疑态度。但是,张济明、吕廷纪并不清楚核心内幕,又斗不过张名振和阮进。为了防备对方“斩草除根”,两人索性逃出舟山,向驻守宁波的清军总兵张杰投降。

两人叛逃,问题还不算大,反正他们继续留在舟山,恐怕也活不长。但是,这俩叛徒偏偏是王朝先的心腹将领,对“浙系”在舟山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张济明、吕廷纪不仅将舟山布防情况向清军和盘托出,还主动提出为清军剿灭舟山提供向导。

——叛徒的无耻,是从来没有底线的!

张济明、吕廷纪的归降对于清军而言,无异于“瞌睡遇到枕头”,因为他们早就想对舟山动手了!

早在永历四年(1650年)九月,清军便开始清剿四明山,为进攻舟山扫除后顾之忧。活动在四明山的都是义师,充其量算“民团”,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靠着钻山沟勉强支撑了几个月之后,义师逐渐被逼入绝境。冯京第被俘遇害,王翊于次年初逃往舟山找王朝先,准备趁清军后方空虚,进取杭州。

王翊抵达舟山时,王朝先已被暗杀,残余势力正在遭到张名振的清算。大家都这么忙,谁有功夫打杭州?

救兵搬不来,王翊只得返回四明山,七月被清军俘获,八月十二日在定海就义,“浙系”在大陆的唯一基地被摧毁。

四明山的抗清武装被清剿后,浙闽总督陈锦开始谋划舟山战役。

经请示清廷,参与舟山战役的部队包括平南将军固山额真金砺、固山额真刘之源、浙江提督田雄、定海总兵张杰等部,另外还有金衢总兵马进宝、吴淞水师总兵王燝分别从南、北两面率水师参与会剿。

永历五年(1651年)八月中旬,除负责南北夹击的马进宝、王燝外,各陆路兵马已在定海集结,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山雨欲来风满楼,内讧余波未尽的舟山,能撑住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鲁监国、张名振也在抓紧排兵布阵、抵抗强敌。

基于舟山的地理环境和对敌情的分析判断,鲁监国作出了“正面阻击、运动歼敌”的作战部署。

——定海至舟山的海面由阮进率舟师负责正面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