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残阳如血(第6/20页)

A、右翼队第三军团从正面进攻的十三团及预备队干部团,应预计我迂回部队尚未到指定地点攻击时,该敌可能向我出击,反攻桐梓。因此,须预筑工事,准备顽强扼制之,及迂回部队攻击时,则行猛攻。

B、两翼迂回部队所取道路不宜过远,以免延长时间,并须注意到达与攻击时间的配合。

C、两军团在运动及战斗间,三军团向遵义及仁怀方面,一军团向遵义及绥阳方面侦察、警戒。

D、进攻成功后,应乘胜直下遵义,而以清扫战场任务交给干部团,万一今夜或明晨敌退,应行猛追。

E、两军团后方暂在桐梓城,应随战斗之进展转移于遵、桐马路以西适当地点。

F、第一军团教导营应留桐梓城北端,向石牛栏方向游击警戒,向正安方向警戒。军委警备营将于明二十六日十四时到桐梓城任城防。

丁、战斗前政治工作,应使指战员认识此战役为立足赤化黔北之关键,鼓动其拼命争取胜利。

戊、我拟明日十三时前到桐梓城,与你们用无线电联络,娄山关正面部队则用原有电线。

己、彭、杨攻击命令,望告军委。

朱德

二十三时

薛岳关于“向松坎、桐梓‘追剿’中央红军给周浑元、吴奇伟”电:

一、据确报,窜东皇殿之匪约万余,养[二十二]、漾[二十三]两日节节向图书坝、良村、温水方面急窜,有与萧、贺合股模样。

二、我裴[裴昌元]师现配置綦江、松坎之线,严密堵截。

三、周[周浑元]司令官所部谢[谢溥福]、萧[萧致平]两师应速取捷径,兼程向松坎、桐梓线追剿。万[万耀煌]师及何知重部,应速由东皇殿、温水向松坎进剿。万、何两部行进路线,由万副司令官区处之。王[王家烈]司令在遵、桐、绥之部队,应兼程移至桐梓至松坎之线死守,堵匪东窜。吴[吴奇伟]司令所率韩[韩汉英]、唐[唐云山]两师到达遵义后,即配置遵义、桐梓之线策应,均不得任匪漏窜,至干法纪。

两个命令,国民党军是向北推进,红军是向南进攻,两军尘土飞扬相对而来,相遇之处是遵义北面的雄关天堑——娄山关。

二十四日凌晨,红三军团攻打娄山关的突击部队十三团和十二团冒雨从桐梓出发了。三连连长邹方迪带着一个排在一个叫南溪口的地方遇到了几个背煤的人,因为行色可疑邹连长把他们扣留了。红军官兵把煤筐里的煤一倒,倒出了驳壳枪,原来是黔军的侦察兵。经过审问得知,黔军主力到达了板桥,其中两个团已经上了娄山关,杜肇华旅的指挥所在黑神庙,黔军在娄山关关口至黑神庙一线设置了阻击阵地。

晚上,十三团团长彭雪枫给侦察连连长韦杰下达了抢占娄山关山口的任务。侦察连立即开始急行军,一个晚上换了三个向导,二十五日早晨到达了距娄山关约两公里的红花园。在这里,红军官兵看见娄山关左右夹峙的山峰云雾缭绕,一条公路自关口盘旋而下,山下的一个小客店冒出了缕缕炊烟。尖刀班向韦杰连长报告说前面发现几个敌人,韦杰立即命令手枪排化装成国民党军上去把敌人围住。被围住的黔军里有个少校军官,手枪排缴获了他的枪和公文包。一看公文才知道,黔军柏辉章、杜肇华部的四个团已先于中央红军到达了娄山关。韦杰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命令全连火速前进。侦察连很快就和黔军的前卫部队遭遇了,在黔军措手不及地向后退去时,侦察连马上开设了阻击阵地。而这时候,在红军阻击阵地南面的公路上,黔军的大部队密密麻麻地开来了。

突破娄山关的先机已失,只有趁敌未稳强行夺关了。

红三军团的官兵在冷雨中草草吃过午饭,军团长彭德怀下达了夺取娄山关的作战命令。这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战命令,是一个令红军官兵没有任何退路的作战命令。彭德怀一反作战常规,令红三军团仅有的四个团全部参加进攻,不留任何一支预备队——扎西整编的时候,红三军团由于连日作战损失严重,取消了师一级的建制,部队缩编成四个团,原来的师长和师政委都当了团长和团政委——现在,以彭雪枫为团长、李干辉为政委的十三团和以谢嵩为团长、钟赤兵为政委的十二团担任正面进攻,以张宗逊为团长、黄克诚为政委的十团和以邓国清为团长、张爱萍为政委的十一团左右迂回。下午四时,彭德怀亲临十三团的阵地,命令在天黑之前务必要拿下娄山关关口。

娄山关,海拔一千四百四十米,向北距桐梓县城十五公里,南接遵义县境,一孔之道,险峻异常。川黔公路盘旋其中,两侧群峰并立,绝壁千仞。关口西侧是主峰,陡峭不可攀登;东侧山峰俨如巨锥,名叫点金山,是控制关口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