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橘子红了(第3/14页)

第一路军:湘军刘建绪部第十六、第六十二、第六十三、第十九师共四个师,加上两个补充旅和十四个保安团,南下至黄沙河、全州一带,到达潇水和湘江之间,负责从北面攻击,以防止中央红军在湘江受阻后往北转向湖南腹地。

第二路军:中央军薛岳部第五十九、第九十、第九十二、第九十三师共四个师加两个旅,位于湘军刘建绪部的侧后,由茶陵、衡阳前进至零陵附近,任务是与第一路军一起防止中央红军前去湘西与贺龙、萧克的部队会合。薛岳的部队之所以跟在湘军的后面,还有一个只有蒋介石和薛岳才明白的意图:催促和监督湘军与红军作战。

第三路军:中央军周浑元部第五、第十三、第九十六、第九十九师共四个师,近距离地位于中央红军的右后方,直插道县,“而后与第一、第二路军及桂军联络截击”。

第四路军:湘军李云杰部第二十三、第十五师共两个师,“由嘉禾向宁远及其以南地区蹑匪尾追”。

第五路军:湘军李韫珩部第五十三师,位于中央红军的左侧后,“与第四路军及粤军联络,经由临武、蓝山、江华、永明蹑匪尾追,并与桂军适切联络”。

国民党军五路大军近二十五万兵力,从前后左右开始向中央红军合围。

十一月十四日,蒋介石致电何键:

现在匪已窜过一、二两线,今后倘再不幸窜过第三线,则扑灭更难,贻害国家不堪设想。希芸樵[何键]兄督饬两李[李云杰、李韫珩]各部及军队、民团,并会同粤、桂两军,妥为部署,分别严密追堵,务歼灭窜匪于湘水以东;尤须注意勿使迂回粤、桂,剿办更难。并须粤、桂两军严密防堵南窜,且压迫于郴水以北地区聚而歼之,最为有利。又亟须设计迟滞匪之行动。

蒋介石的这封电报被红军截获了,中革军委经过研究作出的判断是:敌人在潇水、湘江地区的集结十一月二十二日才能部署完毕,而在此之前中央红军是可以安全渡过潇水和湘江的。

众多的史料都难以提供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因为尽管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前往湘江上游抢占渡口,并且红军主力的一小部分部队已经到达了湘江岸边,可此时两个军委纵队依旧停留在距离湘江一百六十公里之外的道县。

军委纵队刚到道县的时候,毛泽东再次对中央红军的军事转移计划提出了不同意见:中央红军自苏区的战略撤离,到此应该是向西的最后终点了。红军不要渡过潇水,应该沿着潇水的西岸向北,攻击板桥铺、渔涛湾、华江铺、双牌、富家桥,再向西攻击零陵,从那里渡过湘江向北攻击冷水滩,越过湘桂铁路,进军至宝庆诱敌决战,然后再回到中央苏区去——这时候,毛泽东仍然认为中央红军的军事转移,应该是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时所作出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机动,在充分调动了敌人之后,红军主力部队应该再回到中央苏区去。

毛泽东的建议有相当合理的成分。但是博古和李德的意图是红军必须继续向西,沿着前几个月红六军团走过的那条路,将整个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带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重新建立一个如同赣南和闽西一样的红色根据地。

中央红军的这一行动意图连蒋介石都已十分清楚,况且第六军团在这条路上遭遇过重创,因此中央红军继续向西,几乎等于在往国民党军已经布置完毕的“口袋”里钻,这显然是万分危险的。

有史料显示,在中央红军军事转移的初期,军委纵队里一个小小的政治集体已经开始形成,其成员是: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

在通往道县的路上,毛泽东经常躺在担架上行军,他在军事转移前夕所患的疟疾使他的身体十分虚弱。始终和他在一起行军和宿营的是张闻天和王稼祥。张闻天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王稼祥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这三位当时都处于被冷落地位的高级领导人,自军事转移以来一直形影不离。显然,这是毛泽东的有意为之,他需要政治上的支持者。即使在行军最艰苦的时候,即使毛泽东只能躺在担架上,他也没有间断与红军高级将领们的交谈。李德多次对此表示出不满,他说:“不顾行军纪律,一会儿待在这个军团,一会儿待在那个军团,目的无非是劝诱军团和师的指挥员和政委们接受他的思想。”毛泽东坚决要求张闻天和王稼祥与他一起行军宿营,是要冒政治上的风险的,但是毛泽东认为形势已经到了需要为风险付出的时刻。博古同意他们同行的原因不明,可以猜测出来的原因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充足的理由把这三个老资格共产党领导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