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 略谈民主国家的戏剧[2](第2/3页)

在民主社会中,观众并没有这样的偏爱,也不像贵族那样,经常持有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喜欢人间百态能真实地在舞台上上演:出身各异的人物,各种各样的感情和思想。因此,在民主社会中,戏剧变得比以前更加打动人、更通俗易懂和更真实了。

不得不承认,民主社会中的剧作家有时也会脱离人的本性,但他们有着与他们的前辈截然不同的目的。他们非常希望能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代的小人物、小事和某些人的特点,这样一来,就往往忽略了对人类的一般特征的描写。

如果戏剧被民主阶级所控制,剧作家就能自主地决定要如何选择和处理戏剧题材了。

在民主国家中,不管何种文艺爱好都无法像戏剧一样符合人的本性。因此,在民主国家中,戏剧的作者和观众以及演出数目,都在不断增加。因为作者和观众的人数众多,而且又分散在各地,所以几乎不可能制定出相同的行事方法和规则。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评论戏剧的人太多,而且他们互不认识,观点各不相同,所以可以肯定他们做出的评论是互不相同的。如果说,民主制度使得文学领域的规则和章法普遍松弛了,那对于戏剧来说,民主制度的这些规则和章法几乎毫无作用,每个作家和每个观众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在前面一章中我对民主文艺的体裁和技巧所作的论述,对于戏剧也十分适用。如果我们去看路易十四时期剧评家对当时的戏剧作品所作的评论,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让我们感到惊奇的现象。这些现象就是:观众对于情节的真实性十分看重,他们认为剧中人物角色的举止一定要与他本人的性格相符,不能有令人难于理解和无法解释的言行举止。另外,我们会对另外一种现象感到惊讶: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人们同样十分在意,只要台词上出现一点儿小差错,剧作家也会因此受到责难。

由此看来,在路易十四时期,对于那些在舞台上表现不出来但是可以通过细读剧本来进行玩味的细节,人们十分看重。[4]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演出对于戏剧作品来说才是主要目的,它的目标在于感动观众。但是,在路易十四时期,戏剧的观众和剧本的读者基本是同一批人,他们观赏完演出,便会把剧作家邀请到家里,当面评论所看的戏剧。

但是,在民主时代,人们基本不看剧本,可以说他们是在听戏。大部分经常去剧院看戏的人,追求的不是精神上的享乐,而是情感的刺激。华丽的辞藻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意义,只希望看一场表演。只要剧作家能够让大家都理解戏剧的含义,剧中的人物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唤起人们的共鸣,对于大家来说,这就足够了。对于戏剧是否真实,观众其实并不关心,因为他们看完戏后马上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这样一来,戏剧的文体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因为在舞台上你很难发现它是否遵守了这方面的规则。

假如剧情与事实完全相符,那戏剧的过程与结局就变得平淡无奇了。因此,观众也能理解和接受剧作家对其作品的真实性的忽略。不管你使用了什么方法,只要作品能打动他们就足够了。即使违背了某些戏剧规则,但只要能感动观众,剧作家就不会受到观众的责难。

如果你观察美国人进入剧院时的情形,你就能轻易地发现我在上面提到的这些现象。[5]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至今去剧院看戏的人其实是极少的。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戏剧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剧目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但人们对这种娱乐方式也还是有所保留。读者可以在上文中了解到造成这种情况的特殊原因。不过,为了大家不会太快忘记,我还是要补充几句。

美国最初几个州是由清教徒创立的,但是这些清教徒不仅对娱乐抱有仇视的态度,尤其害怕戏剧。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令人憎恶的消遣方式。因此,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占统治地位的是清教徒的精神,那里就不会存在戏剧。

初期移民的这种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后代。直到今天,美国戏剧的发展仍然受制于美国人死板守旧的生活习惯和严肃的民风。这种生活习惯和民风至今都没有对戏剧艺术的成长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在相对安稳[6]并且爱情都自然而然转变为婚姻的国家中,可供戏剧创作的题材几乎没有。人们整天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而周日还要去教堂礼拜,根本没有时间和兴致去观看戏剧。

只用一个事实就能够证明美国人并不那么喜欢戏剧。

对于公民的言论自由,美国的法律基本不加限制,但戏剧作家们却要接受审查。[7]一部戏剧只有经过市政机构的审批才能上演。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和个人在对待戏剧的态度上实际上是一致的。对于自己关心的事物,人们往往充满热忱,而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对象则会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