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美的外部结构

北美分为两大区域,一部分延伸至极地,另一部分延伸至赤道。——密西西比河大河谷。——该区域附近的全球化变动痕迹。——建立英国殖民地的大西洋海岸。——南美和北美在被发现之时在外观上呈现出的不同之处。——北美森林。——大草原。——四处飘零的本土部落。——这些部落的外表、习俗、语言。——一个未知民族的踪迹。

北美在外部结构上呈现出来的总体特征是乍看之下就很容易进行区分的。

陆地与水系、山脉与峡谷之间存在一种有序的次序。在这种简单宏伟的布置之中,既有混乱的物体,又有多变的景色。

两大区域几乎分别占据北美的一半。[1]

一个区域向北紧邻北极;在东西方各靠两大洋。它向南延伸,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它的两条不等边最终相交于加拿大的五大湖下方。

第二个区域始于前一个区域的终点,其延伸至大陆的其余所有部分。

一个区域微微向北极倾斜,另一个区域向赤道倾斜。

第一个区域中的土地微微朝着北方下降,其坡度如此微小,以至于这片土地几乎可以被称为一片高地。在这片辽阔的平地上,既没有高山也没有幽深的山谷。

这里的河流蜿蜒曲折,仿佛是在随意地流动。这些河流时而汇合并流、分开,又再次汇合,时而流入沼泽地带,不断地消失于它们制造的水之迷宫里,在经过无数的波折之后,它们最终流入极地海域之中。位于第一个区域南端的五大湖不像旧大陆的大多数湖泊那样四周围绕着险峻的山丘和岩石;它们的湖岸平坦,只比海平面高出几英尺。因此,每个湖泊就像是盛满水的大盆子:地球构造的细微变化就会让湖泊中的水流向北极或是赤道海域。

第二个区域比较凹凸不平,更适合成为人们永久居住的地方;两条大山脉沿纵向将该区域划分:一条名为阿勒格尼山脉,其紧邻大西洋海岸;另一条山脉与太平洋平行。

两大山脉之间围绕的空间为228 843平方里格[2]。因此,该区域的面积约为法国的6倍。[3]

然而,这片广袤的土地只形成了一个大河谷,其下降至阿勒格尼山脉的圆形峰顶,随后在没有遇到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再次攀至落基山脉的顶峰。

在河谷的底部流淌着一条巨大的河流。来自各个方向的水流自高山而下汇入其中。

以前,法国人为了纪念远方的祖国,曾将它称为圣路易斯河;而印第安人则用他们那夸大的语言将它命名为百川之父,或者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我在上文中谈及的两大区域的交界处,其靠近分隔两大区域的高地的最高点。

在密西西比河的源头附近,产生了另一条最终汇入极地海域的河流。[4]密西西比河的河道有时似乎并不稳定;它只是在缓缓流出湖泊和沼泽地带之后才稳定流向,最终朝南方流去。

密西西比河有时在自然形成的黏土河床中平静地流淌,有时因暴风雨而膨胀,其流程超过1000里格。[5]

在距离河口600里格处[6],该河的平均深度为15英尺,载重300吨的船舶可在河中逆行约200里格。

57条可通航的大河汇入其中。在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中,包括一条长为1 300里格的河[7],一条长为900里格的河[8],一条长为600里格的河[9],一个长为500里格的河[10],四条长为200里格的河[11],更不用说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不计其数的汇入其中的溪流了。

密西西比河流经的河谷似乎是专门为它而造的;在那里,这条大河既能为善又能作恶,就像是上帝那样。在河水附近,大自然展现出一种无穷无尽的繁衍力。距离河岸越远,植物越稀少,土地越贫瘠,万物都已凋萎或者死亡。地球上所有大变动留下的痕迹都不像密西西比河谷那样清晰。整个国家的一切景象都证明了水的作用。无论它是贫瘠还是充裕,都是水的影响。在河谷底部,古代大洋的海浪沉积了厚厚一层植物性物质,海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这些沉积物冲刷平坦。在河岸右侧是一片巨大的平原,它平坦得就像是农民用磙子碾过的田野一样。相反的,越是靠近高山,土地就变得越不平坦、越贫瘠;可以这么说,成千上万处的土壤被刺穿;古老的岩石随处可见,就像一具具骷髅那样立在那里,其四周的筋肉已经在时间之中消磨殆尽。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砂粒和石头覆盖在地表;一些植物的新芽艰难地在这些障碍物之间萌发、生长;它看上去就像是一片被覆盖在某些巨大建筑物的废墟之下的沃土。事实上,经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石头、砂粒与落基山脉上干燥而嶙峋的山峰上的岩石完全一致。在河谷沉积出土地之后,河水无疑又把山上的一部分岩石冲了下来;河水卷着岩石沿着斜坡翻滚而下;并且,岩石在经过互相研磨之后,分散成小碎片,最终停留在落基山脉的山脚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