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气吞万里如虎(第4/5页)

刘裕正在生气,檀道济、王镇恶请求增援的书信到了。刘裕把信使叫到跟前,“啪”的一声推开座舰北窗,指着河上黑压压的魏军铁甲骑兵,怒道:“我当初怎么说的,不要单独进军,如今轻佻深入,岸上这般光景,我怎么派得出军队!”

上火归上火,刘裕不是那种面临困难束手无策的人。真正的将领必须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创新战术,发明克敌制胜的武器,刘裕史无前例地摆出军事史上著名的以步兵克骑兵的“却月阵”。

近卫队长虎将丁旿率七百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距黄河百余步处布下弧形阵。该阵以河岸为月弦,两头抱河,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每辆战车设置七名武士,布置好后,丁旿在阵中坚起一根白羽令旗。

魏军见数百名晋军上岸登上战车,不解其意,没敢贸然采取行动,呆呆地观察。晋将朱超石见却月阵中白旗挥动,迅速率两千士兵携带一百张大弩,飞奔进入阵中,登上战车。每辆战车增加二十名士卒,车辕前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晋军立营已毕,看得莫名其妙的魏骑开始展开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人少兵弱,三面合围,大举而进。魏军总指挥长孙嵩接到报告,亲率三万骑兵助战,一起猛攻晋军。

晋军士兵改换大弩猛射,选神射手集束发射,箭如骤雨,射伤无数。魏军仰仗人多甲固,不顾伤亡,三面发动冲锋,愈战人愈多,铁甲骑兵眼见逼近却月阵。

朱超石命士兵将携带的千余根长槊,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发射,一根断槊就能洞穿三四个人的胸膛。再坚固的铁甲也经不起锤击长矛的威力,魏军死者堆积如山,余众奔溃。

晋军追击,斩魏将阿薄干,攻围畔城,再败魏军,杀敌数以千计。拓跋嗣闻报,跺脚叹息,恨不用崔浩之言,再也不敢向晋军寻衅。

刘裕的责备激发了前锋兵团的斗志。王镇恶利用家族关系亲自到弘农筹措粮食,发动百姓捐献。“关中良相唯王猛。”对于关中人来说,王猛就是神灵,他的孙子自然不同凡人,军粮如数筹齐。

沈林子击败断粮道的后秦军,斩杀姚洽、唐小方,这支后秦军几乎全军覆灭。主帅姚绍得知姚洽等人战败身死,又伤心又愤怒,发病呕血,把兵权交给东平公姚瓒,不久,死去。

刘裕兵入洛阳,与前锋兵团会师,大军直指关中最后一道要塞潼关。

肆 轻舟入渭水

“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潼关南依秦岭,北靠黄河,三山夹立,延绵数百里,极尽险阻,号称天险。晋军受阻潼关,屡攻不下,刘裕正焦急,却得到从襄阳出发的晋军传来的战报,沈田子、傅弘之攻克武关,抵达青泥。

刘裕随之调整主攻方向,分出两支军队,让沈林子率部翻越秦岭,增援青泥方向的晋军,变偏师为主力向长安挺进;采用檀道济上次用过的办法,派朱超石北渡黄河,攻打蒲阪,企图从那里渡河西进。

沈林子到达青泥之后,发现晋军刚刚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原来,秦帝姚泓见潼关战事僵持不下,调集关中后备军准备亲自增援前线,又怕深入到青泥的晋军偷袭长安,便率领数万步骑进攻青泥。

青泥晋军是疑兵,仅有一千多人。一千人遇到比自己多出二三十倍的敌人,一般只会选择逃跑。

这支部队的主将沈田子听说秦国皇帝亲自来了,非但不害怕,反而斗志更旺,集合队伍下令出击。副将傅弘之认为兵力太少,不同意会战。沈田子道:“兵贵用奇,不在人数多少,而今众寡相差悬殊,一旦敌人安营下寨,巩固阵势,我们想逃都逃不了。不如乘他们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定能成功。”

晋军主动冲击,后秦军一时阵脚大乱,仰仗人多势众发动反击。乱马军中,沈田子单手执剑,振臂大呼:“诸君冒险远来,就为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就在这里了!杀吧!奋勇向前!”晋军踊跃鼓噪,浴血奋击。我们无法想象一千人对杀数万人的场景,可事实告诉我们,幸运青睐勇者。秦兵大败,丢下一万多具尸体,姚泓狼狈逃回灞上。

沈林子援兵一到,晋军士气更旺。沈田子和沈林子是亲兄弟,两支部队合兵追击,关中郡县纷纷投降。姚泓退屯逍遥园,分派诸将守渭桥、石积、灞东,防卫长安最后一道防线。

南方打得顺。攻打蒲阪的晋军遇挫,朱超石逃回潼关大营。乌云翻滚,骤雨滂沱,黄河水涨,浪高数尺。密集的雨点打在军帐上,帐内泥泞不堪,刘裕与诸将的心情如同秋水般冰凉。

众人清楚,战争决不能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