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铁算盘(第4/11页)

按照阎锡山的亲自部署,来参加会战的各路人马都忙乎开了,做饵的做饵,攒底的攒底,一切准备停当,口袋大致成型,就等板垣小朋友来上钩了。

应该说,老阎的这个思路不坏,很见陆士功底。

倘若板垣真的一头钻进这个口袋,自然要吃不了兜着走,可是谁都没想到,关键时候,老阎却又改变主意了。

阎锡山决心动摇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一个叫孙楚的谋士来献计了。

孙楚,外号人称“孙神经”,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一期。

虽说是保定首期的高材生,可孙楚并不比李服膺好多少,也属于老阎身边的乖孩子类型,“让干甚就干甚”,平时自己不会动脑,打仗更是乏善可陈。他能充帐下谋士,只是一张嘴巴特别能说会道而已。

为什么会被称作“孙神经”呢,就是他指挥作战时喜欢卖弄,强以不知为知,出招时花样翻新,华而不实,因此常给人举止恍惚、神经错乱之感。

阎锡山说要把板垣放进来关门打狗,孙军师却作跌足大呼状,曰大事坏矣。

为何?

雁门关,主战场也,平型关不过是次战场,现在把板垣放进关来,岂不正中对方分进合击之计。

如果是北伐那会儿,老阎打仗正打得热乎,没准还会坚持己见,可多年不握枪把子,手早就生了,相应地也越来越缺乏自信,听孙楚一说,不由得犹豫起来。

那依你之见呢?

孙楚胸脯一挺:照我看,晋军在平型关已集结了不下十六七个团,足以抵挡板垣,同时又有八路军抄于敌后,到时必能阻其于平型关外。

想到在大同的口袋阵不仅没布成,还把整个晋北都丢掉了,本想狠一点的老阎最终还是采纳了孙楚“坚守平型关”的方案。

老实说,坚守平型关的计策也不是不好,关键还是得看你能不能守住。

平型关一线,首先与板垣交上火的,是高桂滋第十七军。

高桂滋不是晋绥军,属于来援助山西的客军,与板垣师团先头部队苦战三天之后,终将其阻于平型关外。

由于所部牺牲很大,高桂滋连发求援电报。

此时阎锡山另外又得到报告:八路军林彪一一五师越过五台山,已从平型关东侧潜出,并将秘密部署于日军后方公路两侧。

联系两方面的消息,老阎忽然又有了新的计算。

关门打狗过于冒险,坚守平型关看来又失于保守,那何不在平型关外决战呢——由平型关正面出击,再让八路军包抄其后路,岂不妙哉。

老阎激动起来,决定调动担任预备队的六个团出击,既可增援高桂滋,又可顺势出击。

出击时间:9月23日下午六点。

朝令夕改

 

高桂滋收到回电后,大为振奋,立刻晓谕众将士,要大家力战待援。

时间到了,出击部队却连个影子也没看到,再问,说是改到晚上八点了。

在平型关指挥作战的是高桂滋手下战将、时任旅长的高建白。高旅长左等右等,等不到援军,前方却更加吃紧。

情急之下,他直接去找了联络官。

援兵为什么还不来,实在有困难的话,先派一个团来应应急也好。救急如救火,万一阵地被鬼子夺去,你就是派十倍的兵力也难再夺回来。

联络官直截了当地说来不了。

高建白退而求其次:要不,一个营也行啊。

对方仍然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我们这六个团出击,主要还是为了与八路军相配合歼灭日军的,你以为是光为了援救平型关啊。

高建白无言以对,只得退出。

此时前线激战正酣,别说相差两个小时,就两秒钟都不是那么好熬的。

高建白简直觉得时间已停滞,手上的表已经不走了。

好不容易挨到八点。

六个团在哪里呢?

高建白一把拿过电话,直挂联络官:八点过了,为什么还不动?

对方的回答差点让他晕过去:八点改成十二点了!

这是一个诡异的秋天,雁门关已经下起了大雪,平型关这里虽然没有下雪,但是雨一直没断过,前线官兵半个身子都泡在战壕里,真是又冷又饿。

高建白在指挥所里踱来踱去,不时看表,估算着该死的十二点什么时候才能到。

十二点到了,援军竟仍未有任何动静。

再次拿起电话。

这次高建白的“限度”,已经放到了“一小部兵力”。

多多少少援一下吧,把这里异常危急的局势缓解一下再说。

对方似乎被打动了,答应派两个连来支援,不过说要到明天早上4点才能到。

9月24日,早上四点,没有任何意外,两个连根本没露面。

高建白忍无可忍,拿着二战区给他的回电命令就去找那个联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