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出来遛遛(第4/9页)

第二十军中杨家子侄的集体浮出水面,叫响了“杨家将”的名头。湖南一家报纸天天连载“杨家将”,对杨汉域、杨干才等人进行长篇报道,后来因读者追捧,还汇集成册,出了单行本。

到抗战中后期,总部驻于武汉的第十一军成了唯一带有进攻性质的日军野战集团,第33师团、第6师团等均归第十一军指挥。

与中国的军或者集团军不同,第十一军某种程度上更类似于战区,所属师团平时都处于防守状态,遇有大战,才进行临时调动和集中,以形成局部优势。

中方部署于武汉周围的几大战区,以第九战区军力为最强,对第十一军的威胁也最大,而“湖南是中国的心脏,长沙是湖南的要地”,在武汉失守后也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早就计划对第九战区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

第九战区包括薛岳和杨森在内,都闻到了大战即将到来的气味。杨森经历过淞沪会战和大小关之战,对强敌的厉害之处深有体会,他知道将来的战役,绝非通山或南林桥战役可比,必然非常难打。

大战之前,他无论如何放心不下,专程赶到长沙,向薛岳献计,提出要以诱敌深入兼截断敌后的方式应战,并主动承担了截断敌后的任务。

薛岳也早有此意,同时让杨森防守东路,以阻止日军逼近长沙。

杨森领了一堆活返回平江,他胸有成竹。

1939年9月15日,在冈村的指挥下,第十一军向长沙席卷而来,朝向平江这一路的正是驻于通城的第33师团。

杨森按照预定方案,将第二十军兵分两路,杨干才率一个师自南林桥北上,攻袭敌后,杨汉域则率另外一个师扼守平江以东。

这是一个自西向东的列阵方式,基本判断是第33师团将从东向西进兵。

起先杨森显得很笃定,一师攻敌身后,一师挡在门前,另外还倚仗着集团军内的一些其他部队,里里外外,七七八八,全都已部署停当,而来敌第33师团不过是个新编的丙种师团,还怕它怎的。

可是战局并不如他想象得那么笃定。真等打起来,到处都是漏洞,防线摆了跟没摆一样,第33师团的一股部队竟然鬼使神差地迂回到了杨森总部的身后,而在此期间,第二十军主力全不在杨森身边。

杨森名义上虽能指挥一个集团军,但除了第二十军,其他部队实际上均归薛岳指挥,而薛岳又陆续把这些部队都抽调开了,总部不过是一个赤条条的空壳总部而已,并无多少抵御能力。

杨森纵有胆识,到这时也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

眼看迂回日军已入无人之境,无巧不成书,一支友军正好开到这一区域,跟日军撞在了一起,无意中给杨森挡了一把。

杨森抓住这一空隙,一面将平江城内所储存的弹药粮草抢运山区藏匿,一面急调杨汉域星夜回援。

回援需要时间,这边杨森急得如坐针毡,还好,那支跟日军撞头的友军范儿挺正,守住阵地不动,总算救了杨森一命。

但实际上只救了半条命,1939年9月26日,第33师团主力自东北方向杀来,一举突破包家岭阵地,直接威胁到杨森总部。

杨森大惊失色,心想完了,这下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早死晚死不如不死,危急时刻,杨汉域护驾而来。

接到杨森的特急电后,杨汉域晓谕全师,告知杨森无兵无勇,正陷入重围,需马上回援。

第二十军官兵一听,舍命狂奔,以打冲锋的速度赶回,几度杀进杀出,终于收复了包家岭。当天晚上,薛岳得知杨森正身处险境,也急忙派“中央军”第七十九军前来增援,杨森这才松了口气。

在第七十九军到达之前,战局仍没有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第34师团见第二十军如此看重包家岭阵地,马上意识到后面一定还有大鱼,遂不断增加兵力及攻击力度。

遭到杨汉域的死拒力抗后,当面之敌再施分兵迂回之术,从无人防守的右侧绕道南下,于是杨森总部再次面临危机。

1939年9月27日,杨森断然作出决定,将集团军总部也由平江长寿街撤往山区。

那天正是中秋节,杨森傍晚召集部分军官和政工队员,在山下过了一个简单的节日。

过节的地方是坟地,不是特意选的,而是身处野外,无可奈何。

眼看着日军就要打过来了,身边还有死人做伴,众人哪有心情过什么节。杨森却说,在这样战火纷飞的环境下过中秋节,其实最有意思。

他一面让人摆上月饼、香蕉,一面让大伙谈谈感想,并且指名让年纪最小的先谈。

总部政工队有一名年轻作曲家,年龄最小,便由她先发言。这名作曲家的老家在上海,她发言说:“今年中秋节杨总司令(杨森)请我们吃月饼、香蕉,明年中秋节打回上海老家,我请总司令和各位吃更好的月饼、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