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防空部队来华(第2/3页)

[26]这是国民党空军最后的疯狂了,上海军民共同努力,终于在苏联防空集团军到达之前,将三个机场全部抢修完毕。

为了给来上海的苏军部队创造良好的作战、生活条件,上海防空治安委员会、华东军区航空处、上海警备司令部等部门组织了好几个工作班子,进行准备工作。接待办事处设在虹桥,负责苏军的物资供应、住房设备、生活用品和保卫工作。市电讯局还调拨了大量的市、县线路,架通了所需要的电话线路。当时任上海警备司令部第4警备区通信科长的佐光回忆:1950年2月中旬的一天,他奉命到淮海中路上海防空治安委员会受领任务。来自解放军总参谋部的王智涛传达了军委的指示,交给佐光的任务是:组织一部分干部,在省、市、县政府的帮助下,2月底以前,在上海南汇县、苏北的启东县、苏州市、浙江的海盐县建设雷达阵地,安排前来工作的苏军人员的住宿、生活保障、阵地警戒等问题。在虹桥机场、江湾机场建设引导雷达阵地的任务由航空处的同志负责,安国路雷达队由防空处情报科负责。这是为苏联空军的到来预先做好对空侦察、警戒和引导飞机作战所需要的准备。领受任务后大家分头到各地,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配合下,经过近20天的紧张工作,到3月初,几个雷达阵地都建起来了。通往阵地的公路修通了,桥梁架起来了,电源接通了,人员住房、中西餐厅也都修理好了。在雷达站周围部署一个步兵连,担任雷达站的地面警卫。3月中旬,苏军混合集团军的部队陆续到达上海。苏军独立雷达营带来10部警戒兼引导雷达,二十余部500W发报机,数十部收报机,二十余部汽油发电车,还有一套雷达营情报站收集处理、报知雷达情报的设备。营长是斯林卡克中校,营部、营情报站设在虹桥路接待站内。独立雷达营到达上海后,用三天时间了解上海周围情况。由于各种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苏军雷达技术人员到达阵地后,当天就架起雷达、电台,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到3月10日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由5个雷达站组成的地区性雷达情报系统已经形成。距上海250千米的高空飞机、150千米的中空飞机都可以及时发现、连续跟踪了。安国路的防空处雷达队经过加强技术力量,请国际电台总工程师钱尚平先生帮助调试后,也可在300千米有效范围内发现飞机。江湾、虹桥两个机场的雷达站也开始执行引导苏军飞机的任务。[27]

2月17日,巴基斯基等将领到达南京,受到华东军区粟裕副司令员的迎接。粟裕向苏军将领详细剖析了蒋介石军队的现状、人员编制及战斗力,以及美国的军事援助;介绍了华东野战军部队的战斗力和训练情况,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果,以及准备渡海攻打台湾的设想。

2月19日15时,苏军指挥班子抵达上海,与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会晤。陈毅着重介绍了华东军区保卫上海的兵力和装备、上海这座城市的特点、最需要保护的重要工业区和运输枢纽的分布情况,使苏军指挥员尽快熟悉和掌握情况。

随后,苏联防空部队混合集团军各个梯队三千五百余人,自2月底至3月27日陆续到达上海。2月25日,第一趟运载空军地勤营的专列驶入上海,陈毅司令员亲自到车站迎接。马卡罗夫上校的歼击机团有45架拉-11歼击机,他们从大连机场起飞,飞越渤海湾,经青岛抵达徐州,在短暂停留后到达上海。谢苗诺夫上校指挥一个有30架图-2和30架伊尔-10的混成轰炸机团,也沿上述飞行路线到达上海。与此同时,帕什科夫上校的米格-15飞行团也从莫斯科经铁路抵达徐州。当时苏联空军刚刚开始配备喷气机,帕什科夫团是苏联首个投入实战的部队。[28]

巴基斯基的指挥所设在上海市虹桥路,与上海防空司令部建立了协同作战关系。根据中苏双方政府的协议,巴基斯基部队负责担任长江南岸到杭州湾北岸,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中心、150千米半径(但向东不得超出海岸线)以内地区的防空任务。苏军部队有两个歼击机团(一个米格-15团、一个拉-11团)、一个混合轰炸冲击机团共99架飞机,先后分别进驻虹桥、江湾、大场机场。一个探照灯团,以排为单位,分别部署在上海市区、市郊和浦东。一个雷达营,以连(站)为单位,分别部署在上海市及其外围,如南汇、苏州、海盐、启东、镇海各点。为了严格保密和维护苏军的安全,虹桥、江湾、大场机场由上海警备司令部分别派第97师290团、第99师297团和第100师300团担任警戒,分散各地的探照灯、雷达部队驻地也都派出部队警戒。